WFU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免用學習單 也能有相同學習效果的作法


設計學習單是很多老師每天必須面對的工作,老實講我自己這幾年越來越少花時間設計學習單,一方面是自己懶,另一方面是我更希望學生的口頭練習可以不依賴文字,因此比較喜歡透過課堂上設計過的互動和討論,讓學習單的產出變成學生上完課後的成品,老師也可以從無止盡燒腦做講義當中,偶爾得到一點解放。

接續前兩天這篇「學生突然要求到戶外上課,怎麼辦?」的情況,這一篇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在這堂課,如何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自己將上課內容化為文字。





課程內容


這一課教的是《視聽華語第四冊第十課 交通的問題》,這套教材年代久遠,課文內容是這樣的先給大家看一下:


        
 



其實因為劇情有點發散,看這樣的課文會有點抓不到主題,幾個同學在校園裡聊天,聊到另一個同學出車禍,父親當場死亡,母親變成植物人(也太淒慘),然後同學會就幫忙捐款(偏離交通主題),學生會覺得這一課到底是在講一個悲慘的故事還是交通的問題?


進行步驟


所以我第一天上這一課的時候通常不會先上課文,而是先討論這一課主題的核心,就是「交通問題」,討論的時候要不斷地讓學生不知不覺地使用這一課的生詞,我那天的步驟是這樣的: 

一、發想:3-5人一組,先腦力激盪把想得到的所有台灣交通問題都寫在白報紙上,這時學生會想不太出來,我就換個說法,變成:「你們常常抱怨台灣的交通哪裡跟你們的國家不一樣,讓你們覺得不方便,趁這個時候快(發洩)吧!」此話一出大家都寫到欲罷不能,是說台灣交通有這麼糟嗎XD?[時間5-6分鐘]

二、發表:請小組發表他們的交通問題清單,老師這時候協助把詞彙難度提升,比如「人走路的地方很小」可改成「人行道太窄」,「公車很少」可改成「公車路線太少」,「很多人喝酒開車」可改成「很多人酒駕」,我會盡量用這一課的生詞來改,這樣可以順便操練生詞。

生詞我都已經準備了寫好的小字卡了,所以我改「人行道太窄」的時候,手上就拿起「人行道」、「窄」這兩個生詞的字卡,說完後給這組的同學去照抄,這樣對中級程度的學生來說才有挑戰性,也才能練習到新的生詞,而不是一直講本來就已經會的。[時間5-6分鐘]

三、提議:白報紙翻到反面,或是再給一張新的,請學生討論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比如「公車路線太少」就可以寫「增加公車路線」,「很多人酒駕」就可以寫「提高酒駕罰金」。我這時候也是會把一些這個階段可能用得到的生詞卡分散在各組,像是「交通規則」、「停車位」、「快車道」這些的,讓學生在寫的時候有一點線索。老師一樣要到處去巡,協助學生把這一課的生詞寫進去。[時間6-8分鐘]

四、再發表:小組發表,或是讓各組交換看別組寫的內容,老師帶討論,看看誰的解決方法最有創意或最可行,或讓學生說說他的理由。[時間5-6分鐘]

五、提問:經過這幾個階段的討論,外國學生們對台灣的交通還有哪些不解的地方?想知道台灣人的什麼想法?比如我的學生上課時問了我「為什麼這麼多人愛騎摩托車,而且還常看到3人騎一台?這合法嗎?」「老師你會想怎麼改善新竹的交通?」這些問題我都先不回答,請他們小組合作一起把問題清單列出來。[時間8-10分鐘]

六、應用:放學生出教室去,拿著他們親手列出的問題清單去對台灣學生做民意調查,細節請參考這篇[時間8-10分鐘]

七、總結:學生民調之後回來集合,發表他們所收集到的答案,老師做個總結,這時老師可以判斷學生是否都會用這一課的生詞去和台灣人溝通了(第一層),台灣人說的他們是否聽懂了(第二層,聽懂了之後又能否用自己的話把它表達出來(第三層)。[時間5-6分鐘]

八、出作業(老師視情況決定要不要出):讓學生把今天整堂課產出的內容,選一個自己最有興趣的點,寫成一篇200-300字的心得,題目可以是「如何解決台灣酒駕太多的問題」、「如果我是新竹市長,會如何改善新竹的交通?」像這樣的心得,我通常會請學生放在我們班級的臉書群組,同學們可以看到其他人寫的,又可以再複習一次。

以上一~七步驟整個累積下來,加上中間換場、有人問問題等等的時間,頂多就是一堂50分鐘的課,如果加上有人離題閒聊問問題、老師忘了計時等等,拖到70分鐘,我也都覺得還好,70分鐘討論完交通問題,練到至少20個生詞(一整課的一半的量),整堂課是100分鐘的話,還有30分鐘可以練習兩個語法點呢!


優缺點反思


其實如果這一課我要自己做學習單的話,大概也就是以上二~五的步驟,生詞清單、分類、問題清單等等,而我等於是在課堂上透過一連串的設計,讓學生分組把學習單做完了。

當然,如果是我來做,文字上會更完整,整張做好直接給學生看,或許可以省下幾分鐘的上課時間,但可能不會那麼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也可能會少了外國學生獨有的創意。

更重要的是,我把完整的學習單做好做滿,給學生念過一遍,看起來很有效率,然而學生能學進去多少呢?下課後還有印象的會剩下多少呢? 

不過,全都讓學生自已來的風險,對老師來說難度是較高的,老師要對教材蠻熟悉才能現場馬上改學生用字,分組討論時掌控時間和節奏、帶整體討論時老師要馬上能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效等等,對老師來說是個挑戰,比較常見的是新老師帶著帶著,就變成純輕鬆閒聊的聊天課去了。

教得多從來就不等於學生學得多,相較於把知識塞給學生,我最近的體會是:寧願讓學生掌握多一點主動權,學他自已自發產出的內容,記得更深更久。


PS:
1. 學習單有他的優點和功用,這點無庸置疑,要看教材、課程、主題等內容不同來決定如何搭配學習單和活動。

2. 讓學生完全主動產出,只是提供一種不同的上課方法以及課堂設計的思維,也不一定是每種程度、課型的班級都適合。建議老師們依照自己班級的情況,抽取需要的一部分概念去延伸,應用在自己的班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