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先念研究所還是先出國教華語?

最近部落格讀者常常來信問:「我想當華語老師,目前在考慮先念華研所,還是先申請出國教書的工作,老師有什麼建議嗎?」

    (2013年碩士畢業典禮拍的,前後對比就知道創業能讓人極速變老...淚~)

很多人在面臨先就業或是先升學的關卡時,都會陷入兩難,先就業怕學歷不夠,先升學怕太晚累積經驗,說穿了就是把焦點放在「選A可能會失去B,選B又顧不了A」,而忘了選A選B其實都各有好處。

如果不堅持要出國教華語,在台灣有職缺也會想試試的話,就不用面臨二選一了,念華語研究所和在國內教華語,完全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只要把研究所的課程排密集一點(比如集中在一週的兩天),或是全部排在早上或下午,就能空出完整的時間去教課了。至於擔心報告、作業、論文,我只能說就算當全職學生,報告作業論文還是會一直拖拖拖到死線,時間多寡跟念書成效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我自己在準備研究所入學考的那一年,人在多明尼加工作,請假回國考試,後來念研究所的三年,也一直都維持每週15-20小時的教課量,班上很多同學也都會兼個5-10小時左右的課,或是當教授的研究助理,每週工作時間可能比我更多,一樣都能完成學業,反而因為工作的多元性,更能幫助你選擇論文真正想要做的研究領域。

所以如果你不是非要出國教書不可,我的建議是可以一邊繼續你現在的工作或兼差,一邊準備研究所入學考,或是當全職考生專心準備考試(看個人情況)。考上了之後,就開始注意有沒有跟華語比較相關的工作機會,助教、實習、家教都好,只要工作時間跟上課時間不衝突,絕對可以同時進行。

不過很多教學職缺是在國外的,人要離開台灣,選擇上要考慮的因素就多了,你可能會想申請某個國家的打工度假簽證去教華語,或是剛好有個在國外長時間生活的機會,這時候要考慮先就學還是先就業,就會稍稍複雜一點了。以下就我的經驗,分別談談兩種選擇的優點。


先出國教書的好處一:理論與實務快速連結


我自己是先去多明尼加教了兩年華語,才回台灣念華研所的,所以先來談談「先教書再念研究所」的好處。

語言教學領域的研究所一定會學所謂的「教學法」,像是「聽說教學法」、「溝通教學法」、「TPR教學法」等等,老實講我在進研究所之前,教了5年兒美,2年華語,根本沒學過這些教學法理論,甚至不知道這些教學法的存在。

一直到進入研究所,漸漸搞懂每一種教學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就發現其實我的課堂本來就是融合著各種教學法的,我並不是有意識地把這些教學法設計到課堂裡,我只是覺得某部分用A方法教會好玩、某部分用B方法教會有效,就這樣憑直覺搭配著用。

在研究所學教學法理論,是幫助我回頭檢視自己教學設計的過程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並且發現原來哪些教學法真的是有理論基礎的,然後我可以根據這個理論基礎再強化我的教學,教起來更踏實。

比如我很喜歡透過動作帶學生記生詞,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叫做「TPR教學法」,所以外人看起來我們好像只是動動身體做團康,學過理論之後就可以很篤定的說這並不是團康,而是有理論根據的TPR教學法,專業度瞬間提升(笑)。

有教學經驗的人,在學這些教學理論時會比較有感,會馬上與課堂情況連結起來,判斷他在學的這個教學法適用於哪個班級、哪種教材,很快就會有一個脈絡。

沒有教學經驗的人這時就比較辛苦,根本沒教過,卻要討論每一種教學法的優缺點,還要教一遍給全班看,這過程有點像是從來沒喝過咖啡的人,突然就要喝八種不同國家不同口味的咖啡,還要講得出來哪種豆子是深培哪個是淺培,哪個是高品質的豆子哪個是劣質商業豆,過程會感覺蠻抽象的,當然大家最後都會理出頭緒來,只是過程的體會完全不同。



先出國教書的好處二:應該會比別人快畢業


為什麼教了幾年書會想回去當學生?就是因為教學上感到有所不足,或是希望能藉著進修,讓自己有能力、有系統地解決更多學生學習上的問題。

我進研究所之前就打定主意,論文會做「針對西班牙文母語的華語學習者XXX」相關的主題,所以每學期選課的時候,多少都會因應論文需求來選,上課時也都會選擇性地以完成論文或解決我教學問題這兩方面來聽課,目的性比起同學們會稍微具體一點,實質好處是會早一點畢業。

文科碩士大多三年起跳,我是三個學期就修夠了學分,第四個學期都是輕鬆心態多上的,開始花比較多時間寫論文,念到第六個學期就馬上提論文口試,全班第一個拿到畢業證書的。

如果不是因為我先教了兩年書,急著畢業去賺錢,應該也沒這個動力拼三年畢業,國內華語系所因為很多人會出國實習1-2個學期,如果經濟上不是那麼寬裕,又要拖到四年五年才畢業,其實生活上就會蠻辛苦的,經濟拮据、又要實習、又要拚論文、又不能好好去工作,挺煎熬的。早早拿到學位,以碩士資格去應徵教職,機會至少比別人多一點。


先念研究所的好處一:年輕新鮮的頭腦 考試作業難不倒


我當時的同學大部分都是大學應屆畢業的,而且幾乎都是台大、清大、政大這些前幾志願的大學畢業的,年紀輕說實在記性好、體力好,對於「念書考試寫報告」這些事情都還非常熟悉。

而我進研究所的時候29歲,坐著上課上三小時常常無法維持專心度、坐不住,腦子裝滿工作、家務事,雜念很多,工作那麼多年早就忘了念書是怎麼一回事,畢竟念書跟平時輕鬆的閱讀閒書還是大有不同的,相較於年輕同學單純的學生生活,對於學術知識的吸收速度真的是差了一大截。

體力上也明顯不如年輕同學,期末報告多的時候,年輕同學可以連續兩三天不睡覺,而我熬一天的夜就快不行了。


先念研究所的好處二:有時間本錢 學生時期多方嘗試


依照一般情況來說,越年輕的同學經濟壓力越小,起碼是輿論上的經濟壓力,大學剛畢業繼續念研究所,家裡還會資助一部份費用,很正常。但像我快30歲才念研究所,就不太好跟家裡拿錢。

華語系所通常一定要實習才能畢業,所上會有些出國實習的機會,不急著畢業賺錢的話,就可以大膽到處申請,去一學期日本、再去一學期澳洲,只要申請得到就可以,這種實習階段會得到的經歷,都是出社會之後很難再回頭取得的,這就是趁年輕念研究所的優勢。

當時我打定主意就是要快點畢業,另外,研究所三年期間我都是同時在到處兼課教書的,根本很難放下一堆工作出國去實習一個學期。

而且我三十歲就代表我的高中大學同學也都三十歲了,三十歲的人都在做什麼呢?工作上漸漸晉升為小主管、創業,生活上一個一個成家、生小孩,那是一種周圍所有人的人生都在不斷有進度,而我自己每天的進度只是多念幾篇文獻、論文多生了幾百個字的空虛,心理壓力不言而喻,這是年輕同學比較難體會、也不需要面對的。

每次在臉書看到哪個高中同學要結婚了,我就會自我懷疑一陣子,每天悶在圖書館寫論文到底是在幹麻。念研究所要面對的心理壓力,三十幾歲跟二十幾歲應該是有些差別的。


結論


總歸來說,不論先選哪條路,都是好的選擇,我遇到更多的,反而是花了好多年猶豫,後來什麼也沒做的人,只要你有勇氣做出第一步行動,就已經贏了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