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工作日復一日 如何面對教學倦怠?


常常有人問我如何保持教學熱情,以前我都不太會回答,因為我就真的不用刻意,就一直都教得很開心啊!

這就跟你問一個遇到真愛的人「要怎麼保持熱戀狀態」一樣,他可能也說不出所以然,啊就很愛啊!不用刻意保持就是在熱戀狀態嘛!

今年我突然懂了,其實這個問題,必須要經歷過教學倦怠,然後從倦怠中走出來,恢復熱情,才有辦法回答。

那麼我為什麼懂了呢?我這陣子的確經歷了短暫倦怠,又找回熱情的歷程。

我的心得是:你必須讓你的工作難度一直維持在「有困難要解決、有狀況要突破,而努力一下就可以超越的狀態。」

也就是說,就是要不斷挑戰新的課型、新的學生、新的教材、新的主管、新的環境等等。如同夫妻結婚久了,就得刻意製造浪漫驚喜、偶爾來個燭光晚餐、短暫旅行,讓生活有點變化一樣。



教學倦怠,是怎麼來的呢?


為什麼明明很喜歡教,卻會教學倦怠?


仔細想想,教學倦怠都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的:


1.不斷重複:
一樣的教材每學期重複教?一個星期要重複教八個班相同的內容?或是一群學生一直帶好幾個學期,聊到都沒話題了?

2.缺乏挑戰:
當工作的難度就是完全沒有難度,每一本教材都熟透了,學生也都200%超級配合,就會開始有空間質疑自己的能力、好像都沒長進等等。

3.雜音干擾:
百般無聊的行政瑣事、難搞的學生、奧客、學校不合理的政策等等。

我前陣子的倦怠,就是這麼來的,教了八百次的零起點,即使自己會一直換方法,也免不了要陪學生從牙牙學語,到能成句成段,從結結巴巴,到能夠流暢表達,那個過程的次數,已經多到一個幾乎可以預測學生接下來會有什麼反應的程度。

加上雲飛運作兩年半,大部分行政事務已上軌道,相同的行政流程、每段時間要重複處理的規律性工作,在那個階段,顯得更加令人反感。我知道,我必須趕快給自己找一些新元素,把動力拉出來。

我是一個橘色人,完全受不了反覆做相同的事(不懂什麼叫橘色人請看卡姐的出色溝通力),工作一旦失去新鮮感,倦怠感就會快速蔓延。

當然,每一批不同的新學生,因為個性、學習方式、班級組成的不同,都一定會長成不同的樣貌,然而這樣的不同,已經不足以刺激當時開始有倦怠感的我了,我需要的是更強的新鮮感、衝擊感。


從工作日常中尋找新鮮挑戰來源


還好,最近接了一個頗有挑戰性的新學生,然後接下來還會接一個全新組合的班級,這兩門新課,真的是來得剛剛好,逼著我進入了一個高壓備課的狀態。我發現,原來治療倦怠的最佳解藥,就是挑戰。

我說的這位有挑戰性的學生,前幾天已寫過這篇文章:工作上好機會出現卻總是留不住,怎麼解?來分享,他的程度接近母語者,針對外國人設計的任何教材完全都不適合,因此我必須完全自己替他找資源,安排內容,還得思考怎麼把他的很接近母語者,拉到母語者的程度,從零到一很簡單,從九十九到一百可就難多了。

為了準備這門課,我在短時間內大量閱讀商業財經新聞、雜誌,上網搜尋優質演講影片,似乎進入了多年前寫論文寫到最後一個月的狀態,幾個小時都不會想看手機,會偶爾慌亂、又會在一陣忙亂後理出一個頭緒,興奮地記下點子。

那幾個高壓備課的下午,我突然更能夠同理,雲飛老師們接到一些在我看來沒有難度的新學生之前的焦慮,也能更有耐心地回答他們的教學疑問。

其實這種橘色個性還真的是很給自己找麻煩,明明一直教相同的課,也不用太花力氣備課,不是比較輕鬆嗎?偏偏就是不安於現狀,硬要找問題來解決,才覺得自己活著。

也難怪我會選擇創業,這樣才有源源不斷需要解決的問題來維持生活動力啊!完全無法想像自己去當公務員的生活,我應該會因為日子太安逸而得憂鬱症之類的。

緊接著下週,我即將開始教一個18位西方國家高中生的團體班,其實這是七八年前就接過的案子,不過當時是一個菜鳥,接案時膽戰心驚,每一堂課都是很吃力地完成。隔了七八年再次接觸,心態完全不同,我沒有像當年那樣埋首於投影片,想著要塞多少內容給學生,而是心裡盤算著各種版本的第一堂課,想要嘗試不同方式會帶來如何的教學效果。

決定接下這個班之前,我掙扎了一段時間,我並不是真的缺這份收入,而且雲飛的工作量也不少,再把一週五六個小時分給這門高中生的華語課,對我目前的職涯,到底適不適合?

考慮後仍決定接下的原因,主要就是藉著一個全新組合的班級,來維持我的教學新鮮感和熱度,並且激發教學創意。另外,我也很想再經歷一次,陪著一群孩子長大一年的過程。

雲飛的學生都是上班族,下了班來上課,要的是在放鬆的氣氛下稍微學點東西,但社會人士又很要求看得到效果,所以雲飛晚上的課,是朝著高效而無壓、成為上班族夥伴有品質的紓壓進修管道來設計的。

而高中生的華語班就完全不同了,高中生是一個自以為行為像大人、其實心智都還未成熟的年紀,注意力也不如成人能夠收放自如,所以要如何一個早上2.5小時,讓18位高中生一直維持專注同時又能學習,便成了我這門課的首要挑戰。

年輕的他們來台灣當一年的交換學生,想必也對這一年充滿期待與想像,我很期待與他們相處,從他們的眼中,重新看待我土生土長的這塊環境。


改變看待倦怠的心態   才能走出倦怠


經過了從倦怠到期待的這段歷程,下次再有人問我「如何保持教學熱情」的時候,我就知道怎麼回答了:

工作倦怠的產生,不一定代表是換工作的時間到了。就像老夫老妻需要刻意經營婚姻生活、製造新火花一樣,想想自己有沒有花些心力,為自己的工作製造一個新契機?一個小挑戰?一個小驚喜?

以前遇到被迫改變的情況就排斥?這次就當作救贖正在倦怠的自己,歡喜面對它吧?
以前總是把前人習慣當作規矩?這次就當作救贖正在倦怠的自己,創造新的規矩吧?
以前主管說有新案子總是能躲就躲?這次就當作救贖正在倦怠的自己,接接看吧?

重點不是換個環境讓倦怠遠離,而是如何看待倦怠,從內而外地讓倦怠成為改變的契機。畢竟若心態不改,即使換個環境,再待個五年八年,相同的倦怠還是會找上門來的,對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