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西班牙文口音音樂性特別強,每個字講起來都好像包含了四五個音符,聽著這位老師用100%阿根廷腔的西班牙文教探戈的時候,我彷彿覺得這輩子一定要去阿根廷跳探戈的心願,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因為這幾堂太過美好的探戈課,我回想了自己是怎麼從小時候排斥跳舞,到長大後什麼舞都想學,發現跳舞這件事,的確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
因不被鼓勵特立獨行 而害怕跳舞
小時候我很怕跳舞,是因為跳舞好像會讓自己顯得太不一樣。長大後才發現,跳舞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
從小的教育,我們都不被鼓勵在人前跳舞。就算有什麼難得的舞蹈機會,也都是團體表演,每個人的動作都是被安排好的,比如說必須整齊劃一的那種啦啦隊什麼的,自己設計動作、展現自我,是很少見的事。
出社會後陸續接觸了一點點踢踏舞、國標、以及阿根廷探戈、Salsa、中美洲的bachata和merengue,每次學習到一種新的舞科,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惋惜。
學生時代 對跳舞又害怕又疑惑
高中的時候,印象中都是後段班、不唸書、會染髮穿耳洞挑戰規矩的那些同學,才會下課約去跳舞,當時的文化中,跳舞是一個帶有負面色彩的課後活動(是的,我在高中前都是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的超級乖乖牌)。
到了大學,開始有迎新舞會、畢業舞會,我疑惑了一陣子:「以前都被貼上負面標籤的活動,怎麼突然就變成是一種主流社交能力了?」
因為當時的我實在太羞於在公開場合跳舞了,我大學的畢業舞會算是刻意缺席,常在電影上看到國外那種高中舞會就可以玩得好瘋狂,總覺得不可思議。
連跟舞伴牽個手都是障礙
後來是因為長期講西班牙文,跟很多拉丁朋友混在一起,常聽到他們講salsa這個舞蹈,上網找影片,才發現這種一直繞來繞去的舞,跳起來怎麼那麼迷人,音樂又奔放歡樂,於是我又找了舞蹈教室去上課,這是人生中第一次接觸雙人舞。
跟一個陌生男同學面對面、距離不到二十公分、牽著手跳舞,還要很自在放鬆保持微笑,其實是需要練習的,我每個禮拜去上課都很緊繃(臉應該很臭吧!),所以我依稀記得下了課都沒人要找我練習,嚴重社交障礙無誤。
到了跳舞=基本社交能力的中美洲
接著我去多明尼加工作了兩年,在多明尼加,甚至是中美洲,Merengue、Bachata是幾乎人人都能來上一段的國民社交能力,也有少數人會跳Salsa。
所謂的國民社交能力,就有點類似在台灣朋友約出去常常是唱KTV,所以口袋裡面總要有拿得出檯面的幾首歌,要不然整場就會被忽略當分母。
在中美洲,朋友約出去大多是bar、或在朋友家吃飯喝酒,不管在哪裡一定有音樂,有音樂自然就是要跳舞,不會跳的話,一樣也是當分母,整晚被晾在一邊。
有一次在台灣參加拉丁美洲朋友的婚禮,是中式坐圓桌吃飯的那種婚禮,旁邊坐著幾個拉丁美洲朋友,吃到有點不耐煩了,竟然問我說:「怎麼還沒有要跳舞?」發現台灣婚禮只有吃沒有跳舞,他們失望到不行,可見跳舞在社交上的重要性。
不帶評價 純粹享受舞蹈的美好
Merengue、Bachata、Salsa都是雙人舞,所以他們從小就能自在地跟陌生異性牽手、近距離接觸。
在台灣第一次學跳舞時,我一牽舞伴的手就全身僵硬的症狀,在中美洲完全治好了。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面對它。在多明尼加的那兩年,不管是去酒吧、參加朋友家的聚會,誰邀舞我都跳,反正跳完幾首歌就可以掰掰,大家只是有緣,一起享受那個當下的歡樂。
在頻繁沉浸於跳舞情境的生活中,我發現自己的緊張,其實來自於對方對自己的可能評價。我在台灣算體型寬大的女生(即使是十年前比現在少十公斤的自己),基本上男同學要找練習對象,就會先跳過我,先找體型纖細的女同學。當時對外型的低自信,連帶影響一連串行為的表現,自然也跳不好。
而在中美洲文化中,聽到音樂會扭動身體,就像看到喜歡的球隊得分一定會歡呼那樣自然,很少有人評價別人身材胖瘦、跳得好或不好、姿勢正不正確等等(就像我們不可能去評價別人歡呼加油的方式吧!?)。跳舞完全是為了快樂,既然是快樂,何須評價?
在中美洲,我也常看到在公園、海邊,一家人帶著孩子野餐,就會放著音樂,拉著兩三歲的孩子扭腰擺臀,全場歡呼。從小生活中就存在著這個習慣,跳舞根本無須刻意學習。回想自己到了大學都還不好意思參加畢業舞會,深深覺得升學主義下長大的台灣孩子,錯過了許多該有的美好。
在中美洲的兩年多,我學會了為了讓自己開心而跳舞,學會了不再過度在意旁人的眼光,高矮胖瘦的各種人,都應該有權利找到自己適合的舞伴、跳自己想跳的舞。我也學會了不再刻意觀察別人的身材與舞技,不再無謂比較,沒有人跳舞是為了被比下去或是自我貶低,「快樂」才是跳舞的核心。
讓跳舞成為成長的助力
一種舞蹈代表一種文化、也代表一種展現美感、表達感情的方式。尤其雙人舞,還能讓人在跳舞的過程中,體會互相領導以及被領導的藝術,是一種對身心成熟發展、健全社交都極有幫助的活動。
在台灣,我跟老公一起去學過一陣子國標,聽我的國標老師說,現在還有不少人,會阻止另一半去學跳舞,因為跳雙人舞免不了肢體接觸,他們認為「那種環境太複雜。」我可以理解,不同文化的生長背景,造就對跳舞這件事情不同的認知,只是這麼美好的一種社交活動,被這樣誤解實在可惜。如果從小就能讓孩子學舞,這種情形應該就會減少很多了。
藉由從小跳舞,習慣展現自己身體的美感,練習如何和異性以互相尊重的方式互動,是不是也能間接幫助孩子的成長、並且讓整個異性之間的互動模式更健康呢?
跳舞幫助了我自在地與異性互動、藉由雙人舞的搭配學習領導與被領導,不論年紀大小、單身已婚,我都覺得跳舞是認識自己、學習接觸異性、健康社交、建立自信的好方式。
謝謝Leandro老師和佑檀老師帶來的探戈與美好時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