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學習練琴 教學練更勤


身為老師的您,不管您教的是什麼領域,您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學習這項技能,從不會到會,是什麼感覺嗎?

我教外國學生中文,也教本國人學西班牙文。中文是我的母語,西班牙文是我講了18年的語言,大部分的對話我都是不經思考的直接反應,我的學生們,人生中第一次學陌生的外國語言到底是什麼感受,有時難免揣摩不過來。

要能同理學生,老師就要自己去當學生


為了換位思考體會學生的感受,從學生角度思考教學流程,如何達到最大效果,這幾年來,我每年都會去學一種全新的技能,尤其學一個跟本業完全無關的專業,自己走一遍那趟從完全不會到會的旅程。

「跨界歸零學習」,是最快最有效提升教學品質的方式。今年挑戰的全新技能,是鋼琴。


用對方法 竟然第一天就能雙手彈流行歌


我是一個從沒學過鋼琴的37歲成人,原本以為可能要彈好幾個禮拜的基礎音階,才能開始彈旋律。

沒想到,我遇到的這位看起來比我年輕好多的老師,讓我第一天就用雙手搭配和弦彈出一首我最喜歡的流行歌:動力火車的彩虹。


                   


一個琴鍵對照一個音符硬彈下去,坑坑疤疤的旋律,對不上拍子的節奏,我一秒同理了我的學生們講一個句子怎麼講怎麼錯的畫面,突然,很多教學上的盲點,自動解開。

果然會教的老師帶學生上天堂,短時間體會學習的成就感;不會教的老師帶學生進牢房,摸索半天還覺得是因為自己沒天分才學不會。

我的鋼琴老師到底做了什麼,讓我這個鋼琴小白在第一天上課就能用雙手彈出一首曲子?



一、尊重意願:

第一堂課在音樂教室櫃檯跟老師打了招呼後,老師就說:「先來這邊選一本譜吧!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我隨手挑了一本流行歌教材,只因為裡面有我最愛的動力火車的曲子「彩虹」。

老師翻了一下就說:「可以啊!」我滿臉問號跟著走進教室,心想:「我什麼都不會,是要怎麼彈這種曲子呢?」


二、直接示範:

走進教室,看到美麗的三角鋼琴,心急的我就好想趕快摸琴。

老師沒讓我等太久,先告訴我do re mi fa so的位置、示範,然後我跟著模仿,馬上就能彈出聲音和簡單旋律。

相較於以往學樂器,總要聽老師介紹半天樂器結構、部位,過了20分鐘才摸到樂器,這種直接來的方式完全打中我心。


三、等待摸索:

快速跟鋼琴培養感情以後,接著就是打開我要的那首曲子,因為我會看五線譜,又對我最愛的歌曲旋律熟悉,基本上可以自己摸索彈個大概,不行的地方,老師再示範讓我模仿,然後修正。

學生60%以上靠自己的能力,就能把旋律彈出來。學生摸索的時候會一直犯些很基本的錯誤,這時候老師耐心等待很重要,讓學生能夠安心有信心地慢慢摸索。


四、製造成就:

右手旋律差不多了,馬上就加左手,讓學生很快能體驗到雙手彈琴的樂趣,非常有成就感。



五、調整難度:

學生不用一次到位把譜上的記號全部看懂,老師會適度改編或挑選,設計成學生當下能力能做到的版本,或者只是給一個邏輯,讓學生彈得出來就好,一個先求有再求好的概念。


六、策略修正:

學生彈錯不打斷,盡量讓學生彈完一個段落,錯誤看情況決定要不要改,必要時只改大錯誤,或是改彈琴邏輯,而不是改細節,這樣的糾正方法,能讓學生有效進步又不會太挫折。

當有些地方怎麼彈都彈不出來的時候,老師也頂多多花兩三分鐘帶著我練習幾次,他會告訴我「就這個部分挑出來,練到不用想為止,後面就會順了。」要不然就是「就先這樣練下去,有一天就會突然開竅。」

一個看起來很沒什麼,實際上很實在的建議:給學生時間,慢慢開竅。

學習本來就是需要時間內化,每個學生會卡住的地方都不同,老師要做的就是幫學生找出問題、縮小範圍、策略修正、然後等待學生去體會,而不是跟學生一起卡在那邊,非要在那個當下解決不可。

就這樣,我已經跟著這位老師學了五個月,每個禮拜都是彈自己選的流行歌,同時也按照老師的安排,把一些該學的基礎技巧融合在歌曲裡面。即使工作很忙,我也都很期待每星期的課,很少請假。


學鋼琴 有助於語言教學


每次上完鋼琴課,除了很期待練琴,也藉著學習過程,一次又一次地調整語言教學上的心態。

一、多教能力、少教知識:

學生永遠可以從網路、看書等方式取得他們要的知識,而「能力」則是老師長久累積經驗,才能快速傳授的。

教學生某個字怎麼講,某個句子怎麼寫,是知識的傳授,教學生「如何靠自己把一個對話練起來」或是「如何把一段影片聽懂」,則是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能力」。

就像我的鋼琴老師沒有在第一堂課花太多時間教我音階、黑鍵白鍵、數拍子那些的,學那些真的不用上課。老師教的是「讓我自已把一首歌彈完」的能力。


二、改大方向、少改細節:

當學生用外文發表一段話時,常常每個句子都是有毛病的,有的動詞變化錯誤、有的聲調錯誤、有的是上句不接下句,但講完後你其實也都知道他要表達什麼。

就像我彈鋼琴時,常常是每一行都有錯誤的,有的是拍子錯、有的是大小聲沒做、有的是和弦沒對上,但我彈完後,其實也聽得出來是什麼歌。

如果老師在我每次彈錯時都停下來糾正,我應該是彈到第五行就沒耐心了,哪有可能學到五個月!

不管是學語言還是學鋼琴,初學者的錯誤會一直不斷出現,照老師的高標準來看的話,永遠改不完。老師的專業,就是判斷哪些是最關鍵的錯誤,非改不可,剩下的,老師再視情況,想辦法分階段解決。


三、投其所好、配合需求:

我學了五個月的琴,只有兩首歌是老師指定給我的,一首是生日快樂、一首是聖誕鈴聲,那是因為老師希望我藉著這兩首簡單的歌去練一些技巧,只花了五個月當中不到10%的時間。

其他的曲子都是照我的意思選的,如果選到難度不適合的,老師會直接跟我說,我再換曲子
,基本上可以說課程內容都是我主導的。

當學生成為課程內容的主導者之後,老師不用花太多力氣,學生自己就會很有動力地把該練的練好了。

當然有的課程性質無法都讓學生主導,特別是團體課程,不過深入的學習需求分析,是很必要的,課程安排越符合需求,學生的學習動力越不需要老師花力氣來引導。


四、不給答案、等待摸索:

有時候老師不一定要先示範,因為示範時學生會很專注地想要模仿,反而不會主動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彈。」

我發現老師的事前示範是選擇性的,如果是我靠自己能力能彈出來的旋律,他會讓我先彈彈看。

於是我在語言教學中,嘗試減少帶念生詞的時間,只要學生有發音能力,我會先讓他自己唸唸看,有困難時我再出手,學生靠自己的力量把新的生詞念出來,更有成就感,記憶也更深。

另外,在「講解語法規則」和「帶語法的口語練習」這兩件事的順序上,我也有了新想法,傳統教法是先講規則,再帶著學生照框架練習,這就跟老師先講解樂譜再讓學生彈奏是一樣的邏輯。

我發現自己沒有那種耐心聽講解,我只想要趕快彈,彈到難的部分,怎麼弄都彈不出來了,我才會想跟老師求助。

所以我最近也很常反其道而行,先帶著學生講話,不知不覺把那些句子講出來,之後必要時再把語法框架搬出來,最後才讓學生知道背後的為什麼,效果反而更好。


歸零學習 最能突破教學盲點


當人對一件事情熟悉到一個程度,常常很難理解「這麼基礎的東西,到底為什麼需要我教那麼多遍?」 問題除了老師的教學能力以外,還有「同理」。

教學能力可以靠著刻意練習、上培訓課等等來慢慢累積,然而深層的同理,有時就是需要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直搗核心。

當我在練琴時,反覆彈著某首曲子當中的同一小節,彈了幾十遍還是彈錯,而且明知道有錯,手指就是改不過來,便完全體會自己的學生,為什麼同樣的文法,明明練習過那麼多遍,也知道那是錯的,還是會繼續錯十幾遍,改不過來。

以前遇到這種狀況,我會再想辦法硬帶學生練、告訴學生可以如何努力,現在我還是會這麼做,但我會再加上:「這需要時間,盡量練就好,有一天你就會通了!」

老師不斷歸零學習,從中體會從不會到會、屢屢犯錯的過程,自然就能同理學生的學習困難,也能夠有更多耐心和包容,陪著學生犯錯、慢慢突破學習阻礙。

教學遇到瓶頸嗎?何不帶著一個「走一趟學習旅程」的態度,從零開始學習一種新技能,說不定過程中,瓶頸就能自然解開了。



註記:感謝洪震宇老師在深頁十堂寫作力課程中的教導,並親自給予本篇文章修改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