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 是個重要的幸福



「老師,我找不到興趣,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做什麼事情都不太有動力,所以選什麼科系或工作好像都沒差,這樣可以嗎?有沒有什麼建議?」

去大學上課或演講,常常聽到學生們這麼問。

我自己是一個喜歡的事情多到做不完,恨不得擁有兩倍時間資源可以去嘗試所有願望清單,為什麼這麼多人會「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呢?

回憶自己的童年,加上觀察我現在在雲飛接觸到的青少年學生們,針對「找不到興趣的原因」,我有以下歸納:

一、父母的生活也窮極無聊:


孩子在生活中仿效的對象,除了學校同學、師長,就是家人了,而父母肯定是影響最大,如果父母回到家讓孩子看到的樣子,就是看電視、滑手機、耍廢、做家事打點家裡而已的話,孩子幾乎沒有機會再去發現世界上還有什麼好玩的事情。

二、孩子的行程被塞到爆滿:


新竹的很多國際學校的孩子,每天行程真的滿到難以想像,整天在學校,傍晚下課後,每天都有不同的課程要補:第二外語、學校某個學科加強、樂器、畫畫、寫程式、樂高機器人、學某種特殊運動(馬術、擊劍、高爾夫),回到家大概六七點,吃個飯之後,才要開始處理學校的功課,就這樣忙到九點十點,然後洗洗睡,第二天又是如此。

他們很多人連週末也不得空閒,早上學兩種才藝,或者弄到下午兩三點的都有,還要花點時間弄學校功課,剩下週日如果沒有特別任務,他們只想躺平,這很正常吧?上班忙五天的大人都會想要在週末發懶了,孩子們難道不用?

行程塞成這樣,放學後該去學什麼,80%都是父母做決定的,他們自然沒有時間去思考什麼人生興趣,每天睜開眼睛只有被時間追著跑,想著如何可以在晚上十點以前完成所有任務,這樣才能睡夠。


三、是興趣就必須玩出成績:


喜歡外語,就得考證照給家長看;喜歡樂器,既然花錢學了就得上台表演;喜歡某種運動,就得去參加比賽,我們的學生有時西語課需要請假,都是在忙這些,如果是學生自己想要給自己挑戰、或是跟同學製造回憶,我覺得非常ok,但如果是被家長或老師要求做這些,我就沒那麼贊同了。

興趣難道就不能單純是個興趣嗎?一個不需要向誰證明什麼,只要自己花時間在這上面就能感到放鬆、愉悅、進入心流的活動,這樣的價值還不夠嗎?

身為大人的我們,如果去學個鋼琴,每半年就被配偶要求「你都花錢學了,為什麼不去考個檢定?」你還會想學嗎?

讓孩子有點空間好嗎?


四、是興趣就不該隨便放棄


「都學了兩年了,現在中斷,以前的學費都白花了!」

你的成長過程中,有長輩這樣跟你說過嗎?這樣的話說出來,我實在想不出半點好處。

我大學選擇新聞系,是我當時真心想要的第一志願,但後來我長期發展的職業反而是老師,我爸爸曾經說過「早知道這樣,你大學何必讀新聞系,完全浪費啊!」

還好當時我已經夠成熟了,教學上也算有點成績了,可以左耳進右耳出,心情不受影響,但如果我是個才剛爭取到教職的菜鳥呢,這樣被唸個兩句,要是再玻璃心一點,是不是就會開始無限迴圈的自我懷疑了?

孩子們的興趣培養也是這樣,人的成長本來就是動態的,這兩年喜歡畫畫,明天想改學跳舞,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放棄怎麼會是浪費?難道為了滿足表面的「不浪費」,繼續投入接下來的五年八年,硬要去學一個已經不愛的東西,不是更浪費嗎?

如果孩子知道選了之後就不能放棄,放棄就要被貼上「浪費」的標籤,誰還要主動選擇呢?就都給父母選好了,最起碼放棄不用承擔責任,因為那本來就不是他們決定的。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興趣不能當飯吃,但是人生有兩三個真心喜愛的興趣,作為精神支柱,絕對是支持自己繼續在職場上奮戰的動力。

尊重家人、孩子的選擇,給他們空間發展個人興趣,就算不想支持,也請不要隨意評價,因為那是能讓他們維持未來生活滿意度、幸福感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