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身為老師不可或缺的四種「日常充電法」

近幾年常聽到「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其實換成「有快樂的老師,才有快樂的學生」,也很合理。

老師的工作性質,是一個無時無刻都會被放大鏡檢視的工作,不像辦公室工作,走進辦公室坐下,每個人在電腦前面做自己的事情,抽出30秒放空一下,或1分鐘喝個水、看個不相干的網頁,基本上沒什麼人會知道,也不會影響到工作什麼。

然而老師從走進教室的那一秒,全班數十雙眼睛,每一秒鐘都在緊緊盯著老師。「接下來呢?要讓我們做什麼?」「剛剛這30秒是在幹嘛?怎麼大家都不知道要做什麼?」其實課堂大概沒辦法有30秒的空白,連10秒都尷尬。

要引導每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能順順地走過,不出現空白,除了事前準備+經驗之外,也是非常需要高密度專注力+精神資源的。

有點像是一隻手機,如果都是正常使用,開個網頁看完就會放下,或傳個簡訊就關掉,電力可以持續一整天。但連續兩小時一直都在看影片+切換回訊息,可能兩小時之後就沒剩多少電了。

而老師的工作就很像後者。

所以,身為老師的「日常充電」,就會很重要。

老師的「日常充電」包括哪些呢?




一、各種各樣的input

老師一個人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能和學生觸及的話題也就是在老師生活經驗的範圍內。

像我唸研究所時就很容易跟學生談求學與職涯的關聯、三十多歲剛結婚時就很容易和學生聊到新婚夫妻的相處、開雲飛之後就很容易談寫書、創業、去西班牙進修就會常常提到西班牙的文化觀察,一些小範圍的話題重複幾次之後,連自己都感到貧脊。

所以超出我生活經驗範圍的、沒經歷過的,就必須從其他管道的input來豐富自己,優質的電影、影集、書籍、文章、podcast,帶來新的想法、觀點,融合自身的人生經驗,盡量擴充、豐富每一堂課的師生互動。


二、定期休息保養

就像車子開到一定的公里數,就要進廠保養,老師教了一定的時數,也要休息保養。

我自己近期越來越感受到明確週末時間斷線的重要,盡量做到週末不碰教材、不打開PPT備課,強迫定時斷開。

其實老師的雷達早就植入腦中,生活中的任何小觀察、與人對話的任何互動,我們都一定會立即聯想到「這個上課可以套用」、「那個可以搭配某單元跟學生分享」,這樣的情況已經很難100%斷線了,所以我至少要主動做到「定期固定時間不碰教材、不打開PPT備課」,以免陷入資訊疲勞,反而更降低課程設計品質。

車子進廠保養會檢查零件、上上油,老師休息保養就放空腦袋、身心,至少一段時間別再碰有關教學的事。


三、嘗試新的人生體驗

也是很像車子換零件的概念,老師的零件就是大腦和心智,這不能真的換新,只能升級更新。

嘗試從沒做過的活動,比如去沒去過的國家、做沒做過的運動、學新的才藝、參加陌生的讀書會、聽演講…,每一次新的嘗試,就如同為車子換上新的零件,效能會提升,與本體磨合後,或許還能產生新的火花。

特別是如果我們的學生都很懂得生活,常常在體驗新事物、旅行,而老師聽完學生分享之後,如果只能說「真有趣」、「你怎麼那麼厲害」,但根本無法在同一個水準上對話的話,這課堂交流也就很容易斷線,醞釀不出新的元素。


四、課堂之間的休息放空

老師的課堂和課堂之間,通常會有10-20分鐘的空檔,用來讓師生換教室、換班、換教材,為下一堂課做準備。

這段時間,是對老師「極極極重要」的充電時間。

很多學生(特別是學校大班課),有問題不喜歡在上課問,而是習慣下課時走到講台去找老師問。

學生或許只是覺得不好意思在眾人面前提問,但沒想到的是,老師熱心為你解答,他那段寶貴的休息時間、為下一堂課準備的時間,就沒了。

如果有看這篇文章前面幾段的話,想像一下自己一堂課50-60分鐘,一秒都不停地被幾十雙眼睛關注,大腦高速運轉之後,沒辦法空出1分鐘喘口氣、喝口水、上個廁所,而是要為前來提問的學生解答,然後繼續面對下一個高速運轉的60分鐘,是不是會很快就透支?

如果我接下來是20分鐘以上的休息/空堂,我很樂意跟學生聊個幾分鐘,交換想法,那畢竟也算充電的一種,但如果是學校那種只有10分鐘的中場休息,我就必須先守護自己的休息時間,以維持接下來的課程仍充滿電的狀態。

年輕時我常常不好意思拒絕學生的任何要求,他們下課來問問題,我都講到下一堂上課再無縫接軌上下去。所以連上4堂課之後,我就只想把自己關起來與世隔絕1小時。

因為實在太透支了!

隨著經驗增長,我學會保護、捍衛自己的下課休息時間,只要是課程內容的問題,我盡量都會放到下一堂課開始時,跟全班一起說明,不為了單一同學的提問犧牲下課時間。如果是學生個人的行政、需求問題,我會請他當下簡單口述之後,也要寫訊息或email給我,留下文字紀錄,我之後再處理。

如果發現學生每學期都有重複性的問題,我會放進PPT,在下一個梯次/學期的課程當中,就直接在課綱一次說明,減少未來發生相同問題的機率,直接減輕未來的負擔。

越認真對待每一堂課的老師,越需要看重每一個充電的環節,充電流程與教課備課同等重要, 只有自己先重視自己的充電需求,別人才會懂得尊重我們的充電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