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逼學生寫完美的漢字 造成他放棄中文 值得嗎?


前幾天在台北認識一個外國人Wilson,聊到他的一位華語老師,幾乎讓他放棄再學這個語言。 

「一張考卷我把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地方寫錯10次,錯的都是一樣的部分,小小的一筆畫,這樣就要扣我10分嗎?」

「我感覺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只是一個字少寫一筆畫,瞬間被秒扣10分,我只是一個字不會寫耶,而且是一筆畫!!那些內容我都會說,只是沒寫好。」

「老師可以想像寫中文字對西方人有多難嗎?再說很多台灣人也都不寫字了啊!現在大家都是打字,手機還可以語音輸入,真的要對寫字這麼嚴格嗎?」

Wilson講著講著有點激動了起來,滿臉寫著對中文的無奈,他已經在台灣待好幾年了,還要繼續留在台灣念書、找工作。

「我已經學過好幾種外語了,說中文並不是特別難,但寫中文字真的讓人很痛苦!去年被老師要求精準寫字過了一學期,我對中文已經完全失去熱情了,那個學期讓我覺得,學會中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我對話能力還蠻好的,我甚至可以用中文跟朋友聊政治、聊科技。」

跟他聊完,我有點淡淡的心痛,也重新思考華語老師的角色定位。一個老師要多努力,才能讓學生時時充滿學習動力?然而要一夕之間讓學生瓦解,對該學習科目恨之入骨,也是相當迅速的。




(上課練習生詞實況照片,看得出來這些不算很初級的生詞,他們生活中根本不需要會寫「畢業、經理」這些詞,但他們可能可以在跟同事聊天的時候,說出「你畢業以後做過什麼工作?」「新來的工程部經理叫什麼名字?」。學生都是在竹科工作的上班族,能跟同事用這些詞聊天,已經足夠,會不會寫,重要嗎?)


到底是要滿足老師的堅持,還是學生的需求?


老師堅持一定要把每個字寫到位才算過關,特別是從零起點就開始要求,是老師自認為重要的堅持,還是這對學生的學習真的會有什麼決定性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老師開口問過學生的需求了嗎?還是只是因為「以前都這樣教」、「要不然下一期老師會很難帶」、「要不然下學期重新分班他會跟不上」,所以就這樣教下去?

如果是我去法國遊學三個月, 想要密集訓練自己讓口語快速提升,老師卻一直給我出抄抄寫寫的作業,還在拼字細節上挑毛病,我應該會去退費或要求換班吧!我花大把錢到這麼遠的國家,卻硬要我學些我根本用不到的東西,那麼我會選擇把時間拿來投資更有用的事情,比如出去外面瘋狂認識當地人練習口語。

如果是我去西班牙遊學三個月,想要密集訓練自己在學術文章上的讀寫能力,老師卻一直叫我上台報告,我寫的文章也不幫我改,只顧著幫我糾正發音,我應該也會去退費或要求換班吧!我會選擇把時間拿來投資更有用的事情,比如找一個願意幫我改學術文章的博士生當我的家教。

雖然說團體班每個學生各有各的喜好,不過當學生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的時候,老師稍微顧及學生需求來調整教學方式,取得一個平衡,我想應該是必要的。

如果因為老師的堅持、教學單位的硬性規定,而抹煞掉了學生對華語的興趣,甚至長時間抗拒接觸這個語言,那麼我們真的是達成了了什麼「推廣華語到全世界」的目的嗎?

我相信跟Wilson情況類似的華語學習者,還有很多,真的不是我特別反對學生學寫字,我非常樂見學生喜歡學寫字,只是因為「中文」的書寫的難度,是一個頗高的門檻,而且學生背景會造成很大的學習差異,一個義大利人跟一個日本人都學會寫字,根本是難度差幾百倍的事情,而我們卻統一要求一致標準,合理嗎?


我們給的到底是學生要的?還是我們認為他應該要會的?


大家都看過「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妳冷」的笑話,場景轉到語言教室,就等同於「有一種有用,叫做老師覺得這個對你有用」。

隨便在大學校園抓幾個英文口說能力不錯的學生來問問好了,看到外國人敢講的人不一定會寫英文email,英文學術文章寫得很好的有可能看到外國人吐不出一句話,聽說讀寫是四種獨立的能力,憑什麼學一個語言就一定要四種都學會才行呢?

外國學生實際上需要什麼?大部分在台灣的外國人,最需要的就是去便利商店能自己買到一杯加兩包糖的大杯熱拿鐵,去小吃攤能看懂這攤賣的是滷肉飯還是雞肉飯,回家看到帳單,知道要水電費金額到底是寫在那張密密麻麻的帳單的哪裡?怎麼知道那張紙到底是水費電費還是手機費?

做到以上這些需要的是什麼能力? 

聽:因為他們要聽懂店員說的話
說:因為他們要開口點餐
讀:因為他們要看懂一點菜單、帳單上的字
寫:完全用不到


等到生活基本需求都搞定了,他們會需要用中文跟台灣人交朋友,可能是從同學或同事開始,隨便亂聊天,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什麼能力? 

聽:因為他們要聽懂台灣人說的話
說:因為他們要開口跟台灣人說話
讀:可能會需要,因為要跟台灣朋友傳Line或簡訊
寫:可能會需要在手機上寫簡訊,但這需要自己一筆一畫寫嗎?用漢語拼音、注音符號、語音輸入都能解決寫字問題。


等到生活基本需求搞定、也交到台灣朋友了,他們會需要看看台灣的電視、電影、用中文學點其他東西,像是跟朋友學做台灣菜、或去學個瑜伽什麼的,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什麼能力? 

聽:因為他們要聽懂台灣人說的話
說:因為他們要開口跟台灣人說話
讀:可能會需要,因為要看個字幕
寫:要寫什麼?我想得出來的只有上課報名表,那只要會寫自己的中文名字、公司名字、地址這些基本資料就可以了吧!課本上那些與他生活毫不相干的字,他真的必須要在這個時間點把它寫完美不可嗎? 


看出來了嗎?幾乎全部都是聽說讀,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寶貴的上課時間還要拿來叫學生寫寫寫?或是在筆試細節上錙銖必較呢? 

學生花在一筆一畫刻字的能量和時間,能不能拿來跟台灣人交流?能不能去學個國樂樂器認識中國文化?能不能去外面參加個語言交換活動或是讀書會?會不會對他的遊學生活更有幫助? 


放下堅持   留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學習過程


再次強調,我這篇不是寫出來反對教學生寫漢字的,絕對不是。我也認同學習一個新語言時,把它的「聽說讀寫」都學會,底子都打好,是很棒的狀態。

我希望的是更多華語老師、語言老師,能靜下來好好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我們教的,到底是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

學生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學中文或生活,他們一定也很希望自己能把中文學好,初期階段如果學生想要先把心力放在練習「聽」跟「說」,加上一點點「讀」,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照顧好,需要買到什麼東西能靠自己的嘴巴去問,能靠自己的眼睛去讀街上的標示,在台灣的生活順暢之後,有能量去好好地坐下來學習,再一筆一畫慢慢去寫字,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華語老師要做的,不是讓這些離鄉背井的外國人來到台灣後,發現學中文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帶著挫折跟遺憾回國,而是要讓他們在台灣累積出無限美好的回憶,這輩子無論何時想起在台灣的這段學習時光時,都會很慶幸自己當初花了一段人生的時間,來到台灣學習中文,讓中文成為他一輩子的朋友,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