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聽歌學西語】用無可救藥的樂觀靈魂 談死亡的一首歌

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天性樂觀的拉丁民族,能創作出如此豁達看待死亡的一首歌,拉丁美洲網友在Youtube上的留言:「這首生命教育之歌,根本應該被列為國歌!」

難怪我會這麼愛西班牙語,拉丁民族就是有這種與生俱來的享受當下的靈魂。

今天雲飛外師無意間介紹這首歌給我,輕快的旋律,充滿生命厚度的聲音,我一聽就愛上了ㄡ沒認真聽歌詞,還真的不會感受到,這竟然是一首談死亡的歌。


你離開世界時,希望你最愛的親朋好友怎麼做?


這首歌的歌詞說:

「買酒,不要買花,我就只會死這一次,值得好好開趴慶祝,讓我好好午睡。」

「我們的生命原本就是租來的,租約到期就結束,好人不會被埋葬,而是會(像種子般)被種下。」

多棒的比喻啊!生命就像我們跟宇宙簽下的一張租約,租約總有到期的一天,到了塵歸塵、土歸土的那天,我們就會像是種子一般被種下,也象徵著新的生命總會重新開始。

這樣一首輕快有深意的歌,幫助健康的人看透生命的本質,提醒有病痛的人放下憂鬱,鼓勵面對親友離世的人微笑以待。



歌曲:Fiesta中西對照歌詞





歌手是波多黎各籍的Pedro Capó,歌名就叫Fiesta(派對),我們一起來看看中西對照的歌詞。

Bebí, fumé, me enamoré, metí la pata, metí el pie

Me di dos palos, medité, me di el abrazo y el café

Me dio un dolor de no sé qué, busqué la causa en internet

Dice que voy a morirme de algo, y que no es de la risa

我喝酒,吸煙,墜入愛河,搞砸了,絆了一腳 

我撞了兩次牆,冥想,擁抱自己、喝咖啡 

我感到一種不知名的疼痛,我在網上尋找原因 

它說我會死於某種疾病,而不是笑著死去


Cuando me vaya, que no me lloren

Compren vino, no quiero flores

Con todo lo caminado, a mí no me han contado

Yo me merezco la siesta

當我離開(這個世界)時,請不要為我哭泣 買酒,我不想要花 透過所經歷的一切,沒有人告訴過我 我值得好好午睡


Y a mis amigos, que no me lloren

Compren vino, no traigan flores

Si me voy a morir solamente una vez

Me merezco la fiesta

Yo me merezco la fiesta

而我的朋友們,請不要為我哭泣 買酒,不要帶花 如果我只能死一次 我值得開趴慶祝 我值得開趴慶祝


Tu, tu-tu, tu-ru

Tu-tu, tu-ruTu-tu,

tu-ruTu-tu,

tu-ruTu-tu,

tu-ru

Tu-tu,

tu-ruTu-tu,

tu-ruTu-tu,

tu-ru

你,你-你,你 你-你,你 你-你,你 你-你,你 你-你,你 你-你,你 你-你,你 你-你,你

(句尾的ru只是唱節奏的,沒有實質字義)


Y se fue el tren

Varios tropiezos en el camino, pero me fue bien

Viví, cumplí con mi destino, fui lo que soñé

No me despido, mis amigos, yo vuelvo otra vez

Oye, porque

然後火車開走了 路上絆倒了幾次

但我過得很好 我活著,實現了我的命運

成為了我夢想的樣子 我不告別,我的朋友,

我會再回來的 嘿聽著,因為


La gente buena no se entierra, se siembra

Nuestro contrato es un contrato de renta

Yo no me duermo, solo tomo la siesta

Así reposan los ojos, y el alma despierta

好人不會被埋葬,而是會被種下 

我們的契約是一份租約(我們的生命是租來的) 

我不睡覺,只是午睡 這樣讓眼睛休息,靈魂甦醒


Cuando me vaya, que no me lloren

Compren vino, no quiero flores

Con lo que he caminado, a mí no me han contado

Me merezco la siesta

當我離開(這個世界)時,請不要為我哭泣 

買酒,我不想要花 

透過所經歷的一切

沒有人告訴過我,我值得好好午睡


Y a mis amigos, que no me lloren

Compren vino, no quiero flores

Y me voy a morir solamente una vez

Yo me merezco la fiesta

Yo me merezco la fiesta


而我的朋友們,請不要為我哭泣 

買酒,我不想要花,我只會死一次

我值得開趴慶祝,我值得開趴慶祝


La gente buena no se entierra, se siembra

Nuestro contrato es un contrato de renta

La gente buena no se entierra, se siembra

La gente buena

La gente buena

好人不會被埋葬,而是會被種下 

我們的契約是一份租約(生命是租來的) 

好人不會被埋葬,而是會被種下

好人 好人

No, no, no, no, no me lloren

Mucho vino, no quiero flores

Con lo que he caminado,

a mí no me han contado

Yo me merezco la siesta

不,不,不,不,不要為我哭泣 

多買點酒,我不要花 

透過所經歷的一切 

沒有人告訴過我 我值得好好午睡


A mis amigos que no,

no me lloren

Compren vino,

no traigan, no traigan flores

而我的朋友們

請不要為我哭泣 買酒

不要帶、不要帶花來


Si me voy a morir solamente una vez

Me merezco la fiesta,

oye

Yo me merezco la fiesta

Puerta está abierta

Entra, entra

Pásenla bien, coño

如果我只能死一次 我值得慶祝

聽著

我值得慶祝

來吧!來吧!

好好地玩吧!靠!


週末了!

辛苦了一週的我們

Merecemos una fiesta 值得開趴慶祝

Pasémosnosla bien. 好好地玩吧!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西班牙語文法】不規則動詞超多的「簡單過去式Indefinido」怎樣才能記起來?

西班牙語最難搞的動詞時態,應該是名字簡單,實際上一點都不簡單的「簡單過去式」了,可是這個時態又!超!級!常!用!到!的!這篇文章來與各位分享幾個簡單過去式的練習方法。


我們先來看一下哪些情況會用到簡單過去式:

1. 過去某個確定時間點的動作
 
2. 以西班牙的用法,是時間點與說話當下無關就會用,例如:ayer, la semana pasada, el mes      pasado, el año pasado, hace 3 semanas, hace 5 años這一類的時間詞
    以拉丁美洲的用法,是幾乎不管什麼時間詞都可以用, 比如hoy, hace unos minutos, esta 
    semana, este mes, este año這些通通都可以用(這些時間詞在西班牙會用現在完成式)


接著來看一下規則動詞的變化是什麼邏輯:



ar動詞的字尾:é, aste, ó, amos, asteis, aron

er、ir動詞的字尾:í, iste, ió, imos, isteis, ieron



這個時態就是不規則的動詞特多,下面先把常用的列出來給大家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這些都昏了,到底要怎麼練才能記熟呢?以下提供幾個方法



一、寫昨天的日記


不用多,你就找三~五個前一天做的事情,流水帳也沒關係,比如說:

Ayer me levanté a las 7. 昨天我七點起床

Desayuné pan y café. 我早餐吃麵包和咖啡

Fui a trabajar en moto. 我騎機車去上班

Tuve una reunión con mis compañeros. 我跟同事開會

Hice una presentación. 做了一個簡報

其實那些不規則的動詞都是生活中常常出現的,所以你如果願意寫個兩週的日記,這些動詞很快都會練到好幾輪。

 


二、把你寫的日記主角換掉


也就是換人稱練習。比如上面的那五句,你把主詞換成一個家人:

Ayer mi esposo se levantó a las 7.昨天我七點起床

Desayunó pan y café. 他早餐吃麵包和咖啡

Fue a trabajar en moto.他騎機車去上班

Tuvo una reunión con sus compañeros.他跟同事開會

Hizo una presentación.他做了一個簡報

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練習到第三人稱的動詞。

 


三、選一段課文,把課文主角換掉,改用旁觀者描述


一樣也是換人稱練習。比如「我的第四堂西語課」第十課有一段這樣的課文:




課文是以「我」的第一人稱來講的,你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描述「她」,把課文重述一遍:

Empezaron el viaje al día siguiente de la última vez que se vieron en el bar. Se despidió de Ángela, Paula y toda la familia. Les contó del viaje y se alegraron por ella.
 

四、做字卡隨機練習


你可以做一套是六個人稱的,另外做幾張你最不熟的不規則動詞,寫原型就好,隨機各抽一張,馬上反應講出對應的動詞變化,這是機械式用來練反應熟練度的方法。



 

五、動詞變化表格做一張小抄放在桌邊,忘記隨時查


你上課時會一直被問到、一直需要講到,所以乾脆把表格貼一張在電腦旁邊或桌邊,只要講到時有需要對照,就隨時查看,講到夠多次,它總會進入腦海。

(如果你懶得做,就印這篇文章上面給的那幾個表格出來也可以,不過我是建議你要親手寫一遍,會更有印象)
  

有發現我都沒有推薦你背動詞表格嗎?千萬不要單獨背,因為你背了半天,句子要講的時候還是會出不來,要跟有意義的句子一起練才會事半功倍喔!


這些不規則動詞是學到A2-B1的學習者遲早要面對的,這一關練熟把它度過,未來可說一片光明啊!大家一定要連續兩三週給它練下去喔!



如果想了解雲飛的西班牙語課(線上課和新竹實體課都有),請點這裡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當工作不再像工作,學校不再像學校,老師不再像老師

長久以來,我們對「工作該長成什麼樣子」,一直有個既定的框架(邊界):

1. 有固定上班地點
2.有老闆、公司層級
3.有公司制度、SOP、流程
4.有薪水、獎金、福利
5.有同事

這些框架(邊界)近年來不斷被打破:

網路讓一人公司成為日常,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闆、自己的員工、自己的同事,自己想怎麼做都可以是所謂的公司制度。

網路讓全世界的咖啡廳都可以是我們的辦公室,讓一隻手機就能處理天下事。

疫情讓全世界在兩三年間習慣並接受了線上工作,三年前我們要跟學生約視訊,還要做zoom的使用教學影片,現在連開課前的測試都不太需要,幾乎不會有人再問「你們用zoom上課?zoom是什麼東西?」

而瘋狂轉速前進的AI,又會將「工作」的框架(邊界),帶入什麼樣的層次呢?

老高和小茉說,或許是「沒有員工也沒有老闆的公司」,也就是「AI控制機器人24時不斷運轉工作的公司」。





 

如同10年前我們很難想像人人都能在網路上開創事業一樣,現在我們也可以確定地說,AI一定會把10年後的我們帶進一個超越想像的時空。

或許會有越來越多人不再需要靠工作維生,小茉說「如果不需要工作,現在學這麼多技能要做什麼呢?是不是連學習的動力都會沒有了?」

老高的回答絕佳:「不工作,你可以享受(學習)呀!如果你覺得這樣空虛,那是你還沒享受到真正有意義的事!」

如果未來真是如此,那老師的工作會是什麼呢?自然不是教我們現在在教的任何知識,或許會是「引導學生去發現什麼是對每個人『真正有意義』的事」。

聽起來很空泛、很虛,對吧?10年前當人人都在說未來是網路世代、網路科技會如何如何地翻轉一切的時候,我們也是這種感覺,那些堅持抗拒網路的族群或產業,現在狀況如何?現在的我們,要選擇一如往常地靜觀其變,還是積極融入改變呢?

工作的框架(邊界)不斷變動,教育體系的框架(邊界)因應速度就相對緩慢太多。

當不久的未來,AI成為生活主流,教育的框架(邊界),絕對是要重新定義。

過去的教育框架(邊界)是什麼?

1.實體教室
2.老師、學生明顯的角色
3.考試制度、升學體系、文憑
4.明確的科目、學習範圍、教材

ChatGPT再發展一陣子,逐漸成熟後,我實在很難想到任何現今教育框架(邊界)需要持續運作下去的理由,強烈預感,整個打掉重練應該是遲早的事。

前兩天看到AmazingTalker執行長發文,已經在訓練他們平台的AI語言老師,也就是說,未來我們上網找語言老師,AI老師來教你語言,也會是一種跟真人老師平起平坐的選項。

真人老師的競爭對手,不再是隔壁補習班、或隔壁平台的老師,而是那些24小時都在高速進化、永遠不會累的AI老師。

AmazingTalker執行長指出,他認為AI不會取代平均水準在前20%的優秀老師,不過平庸、中等水平、缺少個人特色的老師,的確遲早要被淘汰光光。

我個人對這樣的未來,是興奮多過於焦慮,未來的學生絕對值得、也需要更具價值的學習,身為老師很幸運,有機會因應環境的需求,推動自己走在前面成為某一群人的引導者。

當工作不再像工作,學校不再像學校,老師不再像老師,我們很難具體得知,到底要進修到什麼程度,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可以確定的是,「習慣不斷打破任何事物的邊界,丟掉對掌握確定性的執念」,會是一個must have的能力。

而跨領域學習以及進修任何奇奇怪怪的外語,打開大腦中那些從沒被刺激過的部分,就是一個很能打破認知邊界的方法。

附註:本文一直提到的「邊界」,是昨天我在決策思考力課程討論到的思考習慣之一,課程進行到第八週,每一週都在挑戰我對學習的認知邊界,我認為這門課是很跟得上未來的一個投資。

我把 決策思考力的課程網頁放在下方,如果覺得適合你,記得用這個可以折扣2500的折扣碼:hctrainingwed

雲飛西語課的網頁我也順便附上,歡迎挑戰同時用兩門毫不相干的課讓邊界擴張極大化。


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每個老師都需要培養把自己的教學工作「事業化」的能力,為什麼?

每個老師都需要培養把自己的教學工作「事業化」的能力,為什麼? AI的世界變化太快,大型體制內學校的跟進速度跟不上世界的腳步,越來越多有能力的家長會為孩子選擇非主流、體制外的學習環境。

可以預見,未來各種獨特理念的的獨立教育單位、個體戶,會越來越多,這也代表著大型教育單位的影響力可能會越來越小。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教育環境會改變成什麼樣貌,我們能掌握的就是「現在就把『教學工作事業化』的能力」早早培養起來。



 

初期可以怎麼做?

一、習慣在網路上發表「專業意見」:


很多很厲害的老師其實都對於在網路上「把自己厲害的項目說出來」感到很不自在,「冒牌者症候群」讓他們懷疑自己所寫是否真的有價值,或者擔心同業、陌生網友的眼光。

但是現在做什麼不是先在網路上查一下評價?去餐廳、訂旅館、找補習班、找家教、買燒高價產品,每個人的第一個動作,幾乎都是「先google一下,看看別人的使用心得」。

網路上找不到的東西,幾乎等於人們決定消費時,完全不存在的選項。

所以,在網路上的分享,不要只停留在碎念生活小事或網美照了,請有意識地分享一些「對別人有用」而且「只有你經歷過、觀察到」的獨特內容。


二、整理自己獨特的教學系統大綱:


教學者提供的都是專業知識或技能,要教任何科目都需要有課程大綱,以往的課程大綱可能是教師手冊提供、或學校機關會有公版可參考,獨立經營教學事業的老師則都要自己來,有可能每個月都在產出新的課綱。

而且,課綱不是寫好看的,而是真的要讓掏錢的學生一看就懂、甚至被吸引住,覺得超想學會,非找你上課不可。

所以建議老師們現在就可以開始練習整理課綱、並且實際用在現有學生身上,看看自己設計的進度是否真的能在時間內執行完,課程結束時,學生學習成果是否符合預期?


三、建立自己個人教學服務的「使用說明書」:


學生多久要付一次費用?有哪些付款方案?月費、季費還是年費?分別有些什麼折扣?學生要請假可以隨時請嗎?還是要在某個規定的時間之內才行?可以退費嗎?可以換班嗎?可以補課嗎?

這些在別人的學校教書時,都不用思考,如果想逐漸建立自己的教學事業,這些就要弄得越順越好,這樣你才能把更多心力專注在教學開發上。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自己的官網,先把以上這些資料用一個簡單的模板做成PDF或雲端筆記,方便跟新的學生分享,並且隨著每次遇到不同情況而修正微調,等到官網上架時,直接放上去就可以運作了。

如果你也是想要開始經營個人教學事業的教學者,但不知道怎麼開始,或已經開始而在某些地方卡關,歡迎留言告訴我,說不定我可以再寫文章來回答,同時也幫更多有類似需求的人解答。

或者,你也可以參考我跟Claire老師(在英國倫敦開亞洲語言補習班的創業家)一起開的「教育創業實戰線上課程」,五個月的時間,手把手陪伴你把個人教學事業逐步建立起來。

下一梯預計會是2023年七月開課,已經有人預約、繳費了,名額有限,真的有需要的人,可以現在就預約起來。請按這裡看課程介紹。

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現在領學校薪水過得好好的?有需要學如何經營自己的品牌、一人學校事業嗎?

這是教育部統計處公開的數據,少子化的趨勢,就是如此劇烈,學校老師很可能會從鐵飯碗工作變成前途和錢途都堪慮的工作。

113年的國小入學人數,就會直接比今年少3萬人左右,如果一個班算30個人,就是全台灣少掉1000個國小班級。之後幾年,人數也是一路下降,目前看不到反轉點。 

如果學校的編班系統沒有要改變,有多少老師到時候會沒課可教?甚至,看ChatGPT每天光速進步的這個態勢,我都懷疑學校制度會不會哪一天就突然崩壞、打掉重練了。 

不是故意要自己嚇自己,只是這些趨勢的劇烈改變,明顯到根本沒辦法忽視。 

在補教業的老師,工作節奏明顯是相對快的,天天適應莫名其妙的市場改變、面對不同補習班的各種教學系統、站在第一線解決招生危機的能力,都已經是每天自我訓練的日常,面對少子化,我認為補教業或個體戶老師,其實比學校老師有優勢許多。 

因此,現在有學校老師跟我諮詢是否該開始學著自己招生、開班、甚至建立個人品牌,我都是大力表態支持。因為,現在不開始學,難道等學校真的大幅減班了才要想辦法? 

現在就開始跟上趨勢,去深入思考未來的孩子需要學什麼,同時學習簡單陽春的招生、做品牌的方法,個體戶的形式教一群學生,就不用擔心少子化會失業,甚至可能也不必要開公司、開補習班。 

今天我在雲飛有一場「開補習班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實體講座,三小時課程+一小時餐會QA,費用是6000元(早鳥價),其實算高價課程。很意外接近20位老師,從台北、宜蘭、新竹、台中、甚至高雄屏東來的都有,他們有的是個體戶老師、補習班跑堂老師,有的是學校老師,甚至有的是對教育很有理念的家長,想要為自己的孩子建立一個優質教育環境,因此都在積極學習要怎麼開一間自己的補習班,走「立案」那條漫長的人性修煉之路。 


少子化會不會讓很多老師失業?我認為遲早的事,那麼怎麼樣的老師比較有機會在職場上存活? 就跟很多10年前不存在的職業,現在一個一個冒出來一樣,學校現在沒在教的科目,以後也可能會變成必修科目。 

有多少老師有能力,現在就開始往這個方向去開發課程,同時累積自己在新領域的教學能力?我們學生時代幾乎沒聽過有人在教什麼專為幼兒打造的潛能開發、律動、體適能,現在這些科目一點都不稀奇。今天來聽講座的老師,有專門教國小口語表達的,聽說招生成績也非常好,以前有聽過國小學生去補口語表達的嗎? 

新的機會一定都會有,只是我們的心態打開了嗎?願意去跨出舒適圈嘗試不熟悉的事了嗎?實力累積好了嗎? 

會花6000元來聽講座的,都是動機超強、對教育超有熱忱、在事業上也比較敢衝的族群,我在補教業將近20年,深知這樣真心愛教育的老師有多寶貴,因此開這樣的講座,就是希望把我在創業起步期的撞牆經驗通通整理起來,讓老師們盡快看清全局,節省能量,最短時間搞定軟硬體、法規,把心力專注在熱愛的教學。 


印象很深刻的有少數幾位目前是學校老師,或另一半是學校老師,有的對學校體制生態已經疲倦,有的純粹想給人生留下點自己的什麼痕跡/成就,有的則是想過相對彈性自由一點的生活,不想再被固定的上班時間綁住,因此萌生創業的念頭。 

我不覺得每個老師都需要會創業,但我認為每個老師都要會用市場看得懂的方式,把自己的專長公開出來,有被目標族群找到的機會。 把自己經營成一間一人獨資的學校,會是越來越多老師接下來需要面對的課題。 謝謝、也恭喜今天來現場將近20位的老師們,你們都算走在很前面的一群,少子化的影響應該是不會在你們身上留下痕跡。

如果你現在的教學狀態也需要這樣的講座,請參考官網課程介紹:
開補習班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補習班立案過程)講座


延伸閱讀






2023年1月11日 星期三

【閱讀筆記】超強記憶學習法

「學習如何學習」永遠值得投資時間,因為用對學習方法,省下的心力超乎想像。

很榮幸在2023年初掛名推薦這本「#超強記憶學習法」,我擷取書中三個自認最有感的觀點與各位分享。




珍惜「建設性失敗」


我發現很多台灣學生上課回答完老師的問題,很愛接著問:「這樣講對嗎?」

要不然就是自己發現有錯誤,就接著說:「啊!抱歉我講錯了!」

這兩個行為在我看來都非常不必要,為什麼?
 
如果老師認為有需要修正,老師自然會告訴學生,有些錯誤並不需要一直被挑出來改,課堂上要帶給學生的是整體性的學習,不是事事要求完美呈現。

會詢問「這樣講對嗎?」到後來就漸漸習慣「每次發言完都要問才安心」,這反而無形中降低你的堅定感和自信感。
 
學習中出現錯誤是超級正常的事,畢竟不可能有人在學習的過程100%全對,如果是這樣,為什麼要道歉?或許你會覺得那只是表現客氣、或是一種口語上的習慣,但事實上這會讓你習慣於對自己的錯誤過度批評,也會無形中讓你為了避免錯誤而減少主動發言。

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和失敗,是成長、進步的條件之一,華人教育圈常常傾向於修正錯誤、卻疏於鼓勵進步,用「成長型心態」的態度來面對失敗,讓失敗的發生成為一件「有建設性的事」,比起急著去修改、讓其表面看來接近完美,更有意義。

身為老師在處理學生錯誤的第一反應也很關鍵,摘錄書中145頁說的:「當老師所傳達的『學習是充滿樂趣』,以及『犯錯或還處於學習階段是意料中的事,甚至還值得嘉許』,就能激發出學生最佳的一面。」


「間隔重複」讓記憶停留更長久


我常常跟學生說,寧可每天只複習西班牙語10分鐘,也不要週末才卯起來硬K書3個小時,那樣的硬塞幫助非常有限,不如把那時間拿去放鬆耍廢。

「每天複習10分鐘」的效果是有根據的,就是「間隔重複」,就很像你運動健身一天連做5小時是沒用的,但把5小時分成一週的5天可能就很有用,為什麼?因為被訓練過的肌肉需要時間恢復,然後再接受刺激,如此反覆累積出訓練成果。

學習語言、新學科的概念,跟運動健身的肌肉訓練是一樣的概念。

書中65-66頁有完整的間隔重複學習舉例,它的例子是學習「西班牙歷史」,但你把它換成其他主題的學習也是通的。

應用在課程設計上,我的作法是「一個主題或文法,不論有沒有學通,學個幾堂課後就要『放下』,換到其他主題去學教。」因為在那個當下,學生的腦子和肌肉能吃進去的就是那麼多而已,繼續硬練已經無益。

相反地,換個主題重新開始,刺激到的是腦中另一部分的專注力,像是重新開始的感覺,也就是在幫學生「製造間隔」,過一陣子之後,再回到先前的主題,常常會發現學生等了一段時間讓學習肌肉成長後,莫名就自己想通了。





把學習當成副產品


作者說的這句話我非常有感:「有個萬無一失的方法可以增進學習,就是表現得你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在學習。」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努力把雲飛的課設計得越來越不像「正式上課,」而是「我們邀請學生來一起共度90分鐘」,很多上班族學生給我們的課後feedback都是:「下班來這裡很療癒」、「時間不知不覺就過了」、「下班後找到另一種生活的地方」、「感覺像是一週跟老師同學們線上約會一次。」

把「上課就應該長成那種規規矩矩的樣子」的框架拿走,讓自己忘了自己在學習,不知不覺就學完。

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一個他的親身經驗,他學生時代在西班牙語課上,有個女同學很常轉頭問他問題,為了繼續吸引女同學的注意,他突然發了狂地認真學西語,他研究艱深字彙、文法,期待有機會在女同學問他問題時留下深刻印象,那段過程,他的行為是在學西語,目的則是想追女同學,完全跟西語無關。

課程結束後,跟女孩什麼都沒發生,倒是成了西語高手。

作者用這句話精準總結:「讓學習成為一種副產品」,身為老師的我們,除了專注在知識的傳遞,是不是也撥一點心力,引導學生去發現學習是他們的副產品,以及他們的主產品又會是什麼?

這本書非常流暢好讀,我自己40分鐘就掃完了,推薦給所有想要教得更好、更懂學習者、學得更快的朋友們。


延伸閱讀






2023年1月8日 星期日

從西班牙咖啡商的商業模式,語言老師可以學到什麼?

 2023年的其中一個目標,是每週末看一篇西班牙語系國家的雜誌深度報導,然後寫成中文文章分享給台灣朋友。

第一篇來分享的是一間巴賽隆那的咖啡商Incapto的成功商業模式。

很多人問我「語言老師、補習班這麼多了,要怎麼跟這麼多競爭者拚?」

今天看了一篇西班牙創業雜誌Emprendedor的報導,明白了再競爭飽和的產業,只要你找到一個尚未有人提供完美解決方案的縫隙,你就有機會。

語言老師產業很競爭?那咖啡產業呢?應該更飽和吧?西班牙滿街都是咖啡店、到處都賣咖啡豆、咖啡機,要怎麼殺出血海?

Incapto這個西班牙品牌,看準了幾個點:

1. 天天在咖啡店喝咖啡太貴,有時也要在家裡喝
2. 家裡喝咖啡,咖啡豆要定期補貨很麻煩
3. 為了避免磨豆麻煩,很多人買了膠囊咖啡機
4. 定期購入膠囊才發現這樣也很貴,又不環保
5. 買一台磨豆機+咖啡機很佔空間,磨完那些粉還要收納
6. 現磨現煮最好喝,但誰有閒工夫天天磨豆?

於是,他們提供了一條龍的「家庭咖啡解決方案」:

1. 一台31.5cm*18cm*40cm的輕巧咖啡機
2. 磨豆+煮咖啡一鍵搞定,過程不到1分鐘
3. 搭配他們的咖啡豆訂閱方案,訂12個月咖啡機省100歐元
4. 網站上輸入一家人每天喝幾杯咖啡,直接幫你算好需要訂幾包
5. 可選擇咖啡豆訂閱每月寄送或每三個月寄送




機器又輕巧又美,訂閱制永遠不需再擔心咖啡豆突然喝光,連我看了都好想買,可惜只送西班牙!

他們的口號是「將膠囊咖啡請出你的辦公室(Elimina las cápsulas de tu oficina)」,訂閱制讓公司易於掌控每年咖啡消耗多少預算,也不必再有專人時時補貨還可能亂買亂花錢,這對於人人皆喝咖啡成癮的西班牙公司,簡直是完全打中痛點!

另外,不是只有企業才能訂,一般家庭也可以,他們的咖啡機也有針對企業和家庭推出不同尺寸、型號。
我是沒研究過台灣有沒有類似的一條龍服務,剛剛隨手google一下看起來是還沒有這麼完整的,有看到路易莎推出咖啡豆訂閱制的新聞,但到路易莎官網看了一下似乎沒有相應的說明頁面,如果有朋友知道台灣有類似服務歡迎補充。

凡是「定期要補貨的消耗品」提供訂閱制,只要產品好用我自己一定是訂下去,目前我們家的衛生紙就是直接在Unipapa上訂閱,再也沒有那種「啊!廁所衛生紙突然用光,半夜要去便利商店補貨」的窘境,也再也不用去超市時扛兩大包衛生紙回家,實在非常輕鬆愉快。

感覺咖啡豆、寵物飼料、炒菜用的油這些使用率高、重量又很重的產品,訂閱制在台灣也很有希望做得起來。

最後還是要拉回我們的本業語言課程,雲飛2022年起推出一整年的密集班,其實也是訂閱制的概念,訂閱制是為了解決什麼?就是減少消費者重複購買、做決策的次數,只要第一次訂閱的時候決定方案,之後就是無腦在家享受商品。

像這一兩年我有在一些大型平台學其他語言,大部分講求的是彈性,所以雖然我已經預付了一筆學費,還是要每一堂課都上去手動選課才能預約老師的時間,我就覺得非常麻煩,時間忙的人並不需要這種彈性,我們要的是減少購買步驟、省時省力。

這間西班牙的咖啡公司Incapto的一條龍解決家庭、企業咖啡消費的商業模式,很可以拿來參考。

(新聞原出處:emprendedor西班牙雜誌,按這裡看原文)





延伸閱讀








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工作上自由和自主,哪個對你比較重要?

工作上自由和自主,哪個對你比較重要?

形式自由的工作,不一定能自主;讓你自主的工作,不一定能自由。

舉例來說,雲飛有兩個遠距小編,平常不太需要進辦公室,其中一位目前也不住在新竹,他們工作形式算很自由,只要每天在自己有空的時候進入小編的客服Line帳號回覆學生訊息、進入信箱回信,處理我交辦的一些行政任務,晚上跟我回報進度,他們人要在哪裡都沒有差,去旅行的時候利用空檔做這些事也ok。

然而客服回信、回訊息、完成我交辦的行政任務,大部分是小編自己沒有什麼決定權或創意發想空間的,因為學校規定都在那邊了,小編就是按照規定回覆,偶有特殊情況,小編可以自行判斷如何做決定,我其實也有給小編一些權限,不必事事經過我,但基本上這份工作的自主權是相對低的。

這就是我所謂的形式自由,但不自主。

那麼相反過來,自主不自由的工作是什麼呢?我覺得以前在各大學校跑課的狀態就是。

學校講師對課程設計算蠻有自主權,我們可以決定每堂課要怎麼上、要帶什麼活動、甚至要怎麼安排期中期末考試,我們握有給學生分數的生殺大權。

不過學校老師很難在外面兼差、每學期等下學期的課表都像在等放榜,對自己的工作時間安排是沒什麼討論空間的,時間到了一定要出現在教室中,甚至不像在公司上班的至少還可以決定一年當中何時要排特休。學校行政要求超多,一堆表單、會議、格式都要遵守,超級不自由。

這就是我所謂的自主,但不自由。

那做自己的一人教學事業,或是建立小團隊經營個小教室,當個小老闆呢?是不是自主又自由?

我的經驗是,必須非常自主,但初期一定很不自由,比在別人的公司、學校上班還不自由。

必須非常自主,因為你突然就有任何事都得自己解決,沒人可以問了,反而是大家有事都會來問你,所以你不自主團隊就垮了。

比如說學生在那邊猶豫要不要報名時,你下面的老師不需要做什麼,最煩惱要想辦法的一定是你;比如說某個月招生成效不彰,都沒什麼新同學時,你下面的老師可能也不會做什麼。

最煩惱公司成本要怎麼cover的一定是你,這種時候你都必須超級自主,同時會體驗前所未有的心靈孤獨,因為員工還是會有薪水,公司賠再多,要去借錢發薪水的也會是你,而你下面的老師,並不一定需要知道或在意這些。

一人教學事業,做所有決定的當然是你,成立小團隊,做大決定的應該也都是你。

但大家不是都覺得當個小老闆很自由嗎?幾點進辦公室不需跟員工交代,不需寫請假單,不需跟上級報告進度,好像隨時都可以愛做什麼就做什麼。

任何團隊或公司,形成初期,都不太可能如此幸福。老闆為了讓收入支出能打平,幾乎都是醒著都時間都在想怎麼賺錢,還有什麼可以改善的?還有誰可以去談合作?還有什麼策略可以試試看?全公司都下班了,老闆想到下個月的招生可能就不敢下班了,或者只是表面上下班,回到家也都一直思考到上床睡著的前一秒鐘。

如果是開實體店面或學校的,員工還可以請假,找不到代班?老闆只能自己撐!我永遠忘不了自己幾年前要動個大手術的前一天,心裡七上八下,精神狀況很糟,誰知道雲飛老師突然也是身體出小狀況,臨時請假,結果我只好一人代課撐完整晚。

當然那時候我也可以選擇就直接跟學生說停課(如果是現在我應該會這麼做),但當時雲飛狀況很不穩,我小心翼翼服務每一組學生,當下決定硬著頭皮代課把它撐過去,要不然如果學生因為我們的臨時狀況而退課之類的,當時的雲飛可能也無法承受。

當個小老闆要能自主又自由,我想應該是公司非常成熟、營收和員工都非常穩定,老闆直接消失一個月公司也能如常運作,有的公司兩三年就做得到,有的公司十幾二十年也做不到。

一人事業要做到自主又自由可能就相對容易一點,既然都只有一人了不需要跟任何同事或長官交代,剩下的就是看你自己要不要看客戶臉色吃飯,越不需要看客戶臉色,就有權越自主。

你在職涯選擇上,是想要先有自主,還是先有自由呢?

難道想要自主又自由,只有自行創業一途了嗎?我的職場經驗不夠多元,無法給你什麼確定的答案,我確定的是不斷進修提升自己,讓主管、客戶、同事覺得「沒有你差很多」,就有機會擁有更多自主+自由的可能。
 

附註:

會想要寫這樣的議題,靈感是來自於今天的「#大人的smalltalk」 podcast,訪問「#下一本讀什麼」 podcast住持人、《#不上班只工作的自主人生》的作者—瓦基,談自己放棄台積電主管一職,到建立一人自媒體事業的自主人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