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巴黎遊學】和不同國家同學一起上課學法文的震撼教育

這次在巴黎學法文班上的同學,另外三個都是歐美國家的,跟不同國家的同學一起上課,觀察他們如何學習,給我很多啟發,我非常建議學外語的大家,有機會都要到這種聯合國形式的班級去學習,跟全班都是台灣同學的氛圍完全不同。



跟大家分享我的觀察:

1. 學生必須「非常非常非常」主動參與討論

真的「不能」每次都「被動」等著老師喊你的名字,要不然你真的有可能會說不到話。

其實老師還是會點你的名字請你發表,只是跟歐美同學同班,根本沒有人會乖乖等老師點,而是走進教室就自己開始講他們昨天去了哪裡、聽了什麼法國新聞、看到什麼法國人的行為覺得很奇怪...。

每天課程一開始的對話,統!統!都!是!學!生!自!己!開!始!的!幾乎每天都是等大家都聊個過癮,課程就已經過了45分鐘了。

對比起來我們台灣同學的班級,大部分是老師要一個一個問「你的週末如何?」學生還只是丟一句「在家沒幹嘛」,然後接下來老師可能還要一直追問「在家做什麼呢?」「為什麼沒出去呢?」「你說追劇追了什麼劇呢分享一下吧?」問一句學生才要吐一句。

跟歐美同學同班的話,這種情況完全沒機會發生,他們不用等老師問,自己就會先開口,如果老師問,他們的回答永遠不會是「一句話」,一定都是「一段話」。

這不代表他們程度比較好,其實我自認我是班上程度最好的,但我第一天、第二天還是帶著台灣人的溝通習慣,禮讓別人先講完自己再講。

觀察到第三天,我發現我不能再這樣,如果我都禮讓、或者等老師問我,講到話的機會會變得非常少,我也付了學費,我想要得到自認合理的練習量,就要為自已爭取。

我不覺得是老師的問題,因為老師還是會點我,但我不能都靠老師替我爭取練習空間,自己也要主動融入其他同學的討論才行。

2. 你以為在閒聊,其實這就是上課

就像前面說的,每天課程一開始的對話,統!統!都!是!學!生!自!己!開!始!的!幾乎每天都是等大家都聊個過癮,課程就已經過了45分鐘了。

我承認我第一天真的就是一直看手錶,心裡想著這閒聊會不會太久了一點,如果是雲飛的課根本不可能這樣吧…到底什麼時候要開始上正課…。

結果第二天的前面40分鐘也是這樣聊天中度過,所以是我還沒走出自己的框架,「這!段!聊!天!本!身!就!是!正!課!」

看起來像閒聊,但其實我們都在用法文表達想法,老師也會適時跳出協助、改用字、引導,我還是會有一個自己是在上課的感覺,跟「和朋友聊天」是完全不一樣的。

老師的角色不是對話者,而更像是引導師,學生講不下去的時候,老師會丟幾個字出來讓對話繼續流動,某個學生太久插不上話的時候,老師會請他發表一下,或者學生討論到法國人在某件事情的行為的時候,老師用法國人的角度提出觀點。

必須說,因為同學的程度有高有低,當輪到「程度比自己差」的學生,為了表達一句話,在那邊咿咿啊啊很久講不出來的時候,會有點失去耐心,覺得好浪費時間。

不過這時候老師當然也不會打斷他,會慢慢引導他講完,因為這就是團體班會發生的事情,大家都要互相等待。

3. 課堂上的口頭練習機會,要學著自己爭取

如果你在一般社交場合,有人一直高談闊論講不停,你聽到無聊不耐煩,你會做什麼?有幾個選擇:打斷他、忍著聽他講完,直接離開。應該就這樣對吧?你不會期待有一個人主動請你發表,幫你取得發言權。

所以,當這情況發生在語言課堂,你會做哪一種呢?

我自己發現,比較多的台灣學生,這時候會傾向把責任丟給老師,「老師就是要想辦法讓學生發言更平均啊!」「老師不能讓那些學生一直拖上課時間啊!」

其實我接受老師教學訓練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做老師的,當然要盡量照顧到每一位的學習權益,勁量平等。

我每次自己在教課,班上有學生在那邊咿咿啊啊拖到節奏的時候,也都會很擔心其他學生等得不耐煩,會想要趕快幫這個學生講一個段落,然後換人發言。

這次我是當學生的角色,有時候話題是我熟悉的,講得比較流暢,就會一直講下去,讓同學看我表演;有時候話題是我陌生的,被點到的時候,就變成我是那個拖到別人進度的。

當我努力在擠出一個句子的時候,我真的會很需要同學給我專注在聽的眼神,以及老師適時地丟出一兩個字幫助我講下去,要是有任何人透露出不耐煩的樣子,或是一直想要幫我做總結,我會更講不出來。

我也發現,班上程度明顯比較落後的外國同學,每個人都很懂得捍衛自己的學習機會,完全沒有在管自己程度落後的。他們就是會在對話出現空檔的那半秒鐘,馬上插話進來,取得發話權。(然後接下來三分鐘都是他講他的故事了…)

所以呢,在西方人一起交流的場合,不需要被動等別人請你發言,對話中只要有半秒鐘空檔,你就開始發表意見就對了,內容是不是真實也沒有那麼重要,課堂上,我們要的是更多的口語練習、成段輸出而已。

4. 內容順暢好懂,比文法精確重要的多

在台灣我們都很習慣一直糾正學生的文法,學生也很習慣於被糾正。
這次在法國,以及前陣子在西班牙的線上課,我發現這些國家的老師的都很少糾正文法錯誤。

他們什麼時候會出手糾正呢?

a) 學生表達混亂聽不懂的時候
b) 用詞上會造成誤解的時候
c) 文法錯誤上會造成理解困難的時候
d) 學生也沒講錯什麼,但老師認為學生的程度可以用另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表達的時候
e) 學生真的已經講不下去,需要老師幫忙接一句的時候

我發現這樣的糾錯策略,會讓學生更願意、更有機會做出一整個段落的表達。

畢竟你都已經講自己這麼不熟悉的語言了,如果你每一句都被老師停下來糾正,會忘記接下來要講什麼,或者資訊零散混亂,應該也很難注意什麼文句通順連貫這件事了吧!

取捨之下,法國那邊我看到的似乎是先考量「內容順暢好懂」,而台灣這邊我的觀察是學生更在乎是否正確。

主動、參與、爭取、內容優先於文法,是我這一星期在巴黎當學生的收穫。

以上就是我這次當一週遊學生所做的觀察,希望對你的學習或教學有所啟發。



延伸閱讀


【學習式旅行】在巴黎語言學校當一個星期的留學生(選校、上課體驗分享)2023/10/1783歲仍然全世界旅行走透透的阿根廷爺爺 2023/10/11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學習式旅行】在巴黎語言學校當一個星期的留學生(選校、上課體驗分享)

你想出國度假、暫時脫離工作、跟自己相處放鬆一下,但想到要安排行程、查景點,又覺得有夠麻煩嗎?

希望出國有機會跟不同國家的人交流交流,但是當觀光客能跟別人交流的機會只有去超市買東西跟去餐廳點餐嗎?

你是蠻喜歡觀光的,只是年紀上要每天出去走行程也走不多,到第三天、第四天就開始累了嗎?
或者你已經厭倦了那些觀光式的旅行,可是到了國外不觀光,光是賴在飯店也有點空虛不知道要幹嘛嗎?

我提供一個解決方案:學習式的旅行。早上去語言學校過一下當留學生的癮,下午晚上在城市觀光,這種充滿生活感的旅行,感受跟純觀光會很不一樣。

我這次在巴黎,上了一週五天的法文課,早上上課,下午當觀光客,整體來說我是滿意這個體驗的,很有被充電到的感受,真心推薦各位職場大人們,下次有機會旅行,試試看這樣的超短期遊學充電之旅。

觀光要做的功課是安排景點,而學習式旅行要做的功課就變成了找課程。

以下我從「出發之前選學校」、「費用」、「上課體驗」三個部分來分享。

一、出發之前選學校

google搜尋「study french」「Paris」,出來的選擇很多,我分三天,陸續一共花了三四個小時,看了七八間學校的介紹,說實在只要是那種大型連鎖學校的網站,或者什麼語言都教的那種學校,網站都超級精美,把教室拍得超級美,看三間就會覺得都很一樣,很難讓人留下記憶點。

所以我開始鎖定那種「老師有在做個人品牌」的語言學校,就是類似我經營雲飛這樣的概念,我認為有在做個人品牌的老師,比較高的機率是對教學更有熱情、有自我理念的,會對我比較有說服力。

首先找到一間叫做I leran french非常吸引我,老闆是多語學習者,有經營自己的podcast、IG,內容都是語言學習的乾貨,常分享她到其他國家去學語言,再回來優化自己的教學的過程,我就覺得超有認同感的,這不就是法國版的我嗎?(笑)

很可惜她的學校實體課只有做一對一課程,團體課只有線上版,而且天價的貴,而我這趟旅程更想要體驗的是團體實體課,我想看其他學校如何運作團體班,以及哪些族群會到巴黎去學法文,一個人旅行若能在班上交些新朋友也比較好玩,所以這間很吸引我的I learn french只好先掰掰了。

或許回台灣後可以考慮參加他們的線上課,真的非常想知道他們是做到什麼樣子,三個月的線上密集課(60小時)價錢,竟然等於雲飛一年密集課的價錢(200小時)。

之後我寫了一封email給五間看起來規模沒那麼大的學校詢問課程,有三間在24小時內就回信了,法國人這樣的速度有讓我驚艷到。

這三間我後來為什麼選了「French as you like it」這間呢?

1. #小班制:每班最多6人,這人數跟雲飛一樣,口說練習的機會才會夠,其他幾間學校的班級人數很多都是8-16人,超過8人的我一律不考慮,等7人都講完話輪到你,一堂課根本講不到什麼東西,都在陪程度跟自己一樣的人練習而已。



2. #課型夠多種:我可以自由搭配一週短期的團體課+個人課,最後我選了每天早上1.5小時的團體課+1.5小時的個人課+一個晚上的夜間會話課+出發前2堂線上課,一次可以體驗到四種課型。
3. #上課時間不會太早:個人課9:00-10:30,團體課11:00-12:30,下課剛好去吃飯。有的語言學校8點就要開始上課,我來放假不想這麼拚XD。

4. #google評價:有看到好幾個都是重複去上課好多次的留言,比如說三年前去過,今年有機會再到巴黎旅行又回去進修,會回籠一定都是對體驗超滿意,這就讓我增加了對這間學校的信任。

5. #信件溝通:我第一封信把需求都寫了「一週課程、每天2-4小時、B1程度、加強口說、如有推薦住宿更好」,French as you like it這間學校回信的內容,是完全針對我的需求來回的,直接把我一週五天可以報名哪些課、費用、推薦住宿都寫成一套給我,價錢也直接幫我算好,我真的就只要按一個鍵線上付款就好。

其他有的大型學校是直接把他們電子版的手冊寄來,裡面十幾種課要我看半天繼續選擇障礙,而且完全看不懂費用要怎麼算,我就直接不看了。

6. #學生組成:有過以前遊學留學的經驗,我真的很不想跟整班都是大學交換學生的那種班級上課。

一方面B1程度的練習就是透過口說交換想法,我比較想跟人生經驗豐富一點、至少30歲以上的同學互相學習;另一方面我以前在大學工作的時學,也教過很多交換學生,如果你20歲、到國外去交換,真的會很認真在學習上嗎?每天出去瘋都來不及了。

有的學校有給我他們的學生組成統計(必須說有做這個資料還蠻厲害的),有那種50%以上都是18-22歲的,我就直接刪掉了。而French as you like it這邊是沒有精確的統計數據,只說學生年紀從20-70歲都有,所以我就給它賭下去了。

結果我這星期碰到的所有同學,包括自己班的、隔壁班的,在我們前一個時段上課的,70%以上看起來都是60歲以上的歐美長輩。






有這次機會見識到世界上這麼多長輩用這樣的方式在體驗人生,是一個很棒的額外收穫,刺激了我明年來規劃一些針對熟齡外國人的華語課程,應該會很好玩。

以上是學生的角度,換到老師的角度,我們要思考的就變成是「如何讓我們的潛在學生減少猶豫、更快下決定?」其實就是設定好我們的客群,滿足目標目標客群的需求。

我們要做的是願意付多一點費用來上小班課的客群,還是更在乎CP值高、班級人數多一點無所謂的客群?年輕交換學生的客群或是中年、熟齡大人的客群?我們跟學生來回email或Line訊息的時候,有沒有一次把資訊講完,讓學生能省時間,盡可能減少需要再次寫信來收集資訊?

二、#費用

我查到的幾間學校,一週團體密集班課程的費用都在200-300歐元之間,我選到的這間,團體班每天只有1.5小時,其他學校的是2-3小時,相對來說單價是比較高的,不過因為這邊的班級人數少,所以單價較高也是合理的。

費用在這個範圍的我基本上不會再去詳細比較什麼CP值了,與其遷就價差,去選一個沒那麼符合需求的次級選擇,帶著不滿足的體驗回台灣,我寧願多花點錢來滿足這麼難得一次的安排。

巴黎的物價、房價高,團體班平均下來,一小時的費用都超過30歐元(將近1000台幣),對台灣人來說算是有點高價的,但是對其他歐美國家的人來說就還好。

不過換個角度想,如果要當單純的觀光客,其實你也是會花這麼多費用去買城市間移動的火車票、吃那些觀光客才會去的餐廳、買一堆博物館的票、或者帶回台灣大概也不一定會用的紀念品,整個行程的花費算起來,我覺得並不會因為付學而多太多。

換成老師的角度來考慮課程定價,我們的目標客群,在乎的是什麼?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定價比別間高20%而不選我們嗎?

三、#上課體驗

我針對幾個印象比較深刻、台灣也比較沒有體驗過、值得身為老師或語言學校經營者的我們學習的點來分享。

1. #每天早上走進教室聽到的第一句話

不誇張,真的每天都是這句「早啊皓雲,要喝點什麼嗎?咖啡還是茶?」

如果是行政秘書在,就是行政秘書泡咖啡給學生,如果只有老師在,老師也會親自替學生服務,每一位老師都是!


                                     每天接待所有學生的行政秘書

這一點真的有讓我佩服到,對於每天早上都要上課的學生來說,這讓人感到很窩心,也會更有精神地投入接下來的課程。

我通常都會在路上隨邊一間麵包店買個可頌+咖啡當早餐,第二天起我就不買咖啡了,直接到教室喝學校給我們的無限續杯咖啡。

2. #每天收到的email

學校的行政秘書「每天」都會來一封email,提醒我們「隔天」幾點要上什麼課。

我想這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像我這樣短期停留的,來來去去非常頻繁,這樣的email提醒學生、也可以同時提醒老師,清楚知道隔天的班上有哪些同學。

3. #沒有課本

整間學校都是短期來來去去的學生,如果要按照課本上課是真的會很麻煩,因為一本課本永遠上不完。

這樣的課程必須是每天獨立的,越不連貫越好,讓每週加進來的新同學隨時都能融入。

4. #分級制度

如同上一點所述,分級不能太精確,他們團體班就兩個級數,A2班跟B1班。

會去遊學的族群,這兩個程度最多數,因為你零程度的時候遊學不太有意義,最好是在自己的國家學個基礎對話能力再去;而如果已經有B2,你可能會想要上一些「用這個語言去做某件事」的課程,例如文化討論、檢定考試什麼的。

5. #老師幾乎不太糾錯

老師只會在「學生的錯誤已經多到會無法理解意思」或是「某個字換成另一個字表達會更好」這種地方糾錯,單複數、陰陽性那種文法錯誤不會影響溝通,老師是不太管的。

我自己當學生的角色,覺得這樣是不錯的,上課互動有趣的部分就在溝通討論、交換想法,一直被文法錯誤的糾正打斷,討論就必須中斷,取捨之下我會更想好好地把想法表達完整,之後再來討論要改什麼用字。

6. #上課氣氛一定要輕鬆歡樂

同學們都是來度假+學習的,沒有人想要搞一堆文法、做功課、追進度,討論內容要跟當地生活很有關係,讓同學走出教室就有感,討論主題要有趣,讓同學繼續有渡假休閒的氛圍。




整體來說,我覺得一週五天,一共15小時的課,雖然短短的一下就過了,然而因為真的很密集,對於口語的明顯進步還是蠻有感的。

早上去學校講3小時法文,很像是為了一整天開機,進入法文腦模式。

中午出去吃飯、當觀光客,就看你有多主動找機會練習,你也可以手指菜單點餐就好,也可以故意多問服務生幾個問題,比如這個餐裡面有什麼、飲料可以選XX嗎?之類的當作練習。

我9年前來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情境是講英文的,9年當中我只是斷斷續續上些零散的線上課,也沒有認真讀過書,不過這次在巴黎5天,我是全程用法文做完所有事情,包括買鞋的時候,店員很熱心地把這個鞋子的品牌故事、創業經歷都跟我講了一次,以及買一個3C小產品的時候,店員把三種產品的相同相異處也完整地跟我講了一次,我都能應對,還蠻有成就感的。


早上上個課,可以讓整個旅行更有「住在國外體驗生活的融入感」,下午到晚上因為時間有限,可能就是去1-2個點逛逛,會有玩得到的感覺,但也不會天天都在外面走十幾個小時疲勞轟炸地看教堂踩點。

以往我們都覺得出國遊學至少要一兩個月什麼的,但是上班族哪有這麼長的假,這次體驗我想跟大家分享,就算你只能請一週的假,搭配前後兩個週末湊個10天,一樣也能有一段很棒的學習式渡假體驗。

如果法文會是你的目標,那麼我這次選到的這間French as you like it的實體課我是推薦的,(線上課我只上了2小時還判斷不太準)!

我把他們的網站放在下面,你也可以參考看看,如果真的有去那邊報名,請記得說一下是看到之前來過的台灣學生Yu Hao Yun推薦的讓他們知道一下喔!(目前無業配,只是方便統計)


                                  French as you like it的創辦人


西班牙的語言學校我親身體驗過的是Valencia的HispaniaSalamanca的Dice,前者適合成人,後者適合非母語者老師做教學上的進修,或是青少年、大學生遊學,我一樣把他們的網頁放在下面。



延伸閱讀


83歲仍然全世界旅行走透透的阿根廷爺爺 2023/10/11





【歐洲學習式旅行】巴黎語言學校一週課程+巴黎城市旅行+瑞士蘇黎世過週末+當地文化活動深度探索

很多人私下詢問,只有一週的巴黎行程還要上語言學校的課,會不會太短了時間不夠?

也有雲飛同學在問,沒想到原來一週也可以安排語言課程,他們也很有興趣明年到西班牙來個一週課程+旅行。

這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次到巴黎的一週的行程,我是時間覺得很剛好,其實這年紀不會想要旅行太久了,到了最後一天,我也是有點想回家了,畢竟每天都要在外面十幾個小時也是體力大考驗。

而且不論去幾天,你到最後一天,總是都會覺得「要是能再多留一兩天把XXX逛完就好了」,對吧?旅行根本就沒有夠的一天。


以下就是我的一週行程:




週一~週五早上9:00-10:30:法文一對一個人課
週一~週五早上11:00-12:30:法文B1團體課
其實就是每天早上都在上課,中午之後就是要自己安排的時間。

     


下午就都是每天不一樣的觀光客行程了,我有蠻多時間都是在參加文化性活動,看了三場秀,參加了三個當地人舉辦的工作坊。

週一下午:Airbnb平台上報名的「如何像個在地巴黎人一樣與人互動」活動
週一傍晚:在市區亂逛,吃東西,一路走到塞納河看風景
週一晚上:逛到香榭麗舍大道,看看華麗的街景+那些買不起的精品XD(感受氛圍重要啦)

 


週二下午:Airbnb平台上報名的「跟法國麵包師傅一起做可頌麵包」活動
週二傍晚:到塞納河搭船整個遊河一圈
週二晚上:看talk show:How to be a Parisian in 1 hour(全英文)

 



 

  

週三下午:參加語言學校的文化活動,跟老師同學一起逛了一間附近的博物館
週三傍晚:逛博物館附近的商圈(Marias瑪黑區),買買小東西,在公園、廣場喝咖啡、放空。
週三晚上:看舞台劇:Une ideé genial(一個絕佳的點子)爆笑喜劇(全法文)



週四下午:上艾菲爾鐵塔吃一餐高級的餐廳、登塔、看風景
週四晚上:參加語言學校每週一次的單純會話課

 

 

週五下午:到北邊的觀光區蒙馬特區逛逛、吃飯、朝聖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電影場景
週五晚上:看talk show:Oh my god she is a Parisian(全英文)

 

    


週六早上:搭火車去瑞士蘇黎世(大約四個小時車程,中午到)
週六下午:在蘇黎世搭船遊湖、附近郊區逛逛、看仙境般的風景
週六晚上:在蘇黎世市區逛商圈、吃飯


 

週日早上:在飯店慢慢吃早餐
            (認識了一個83歲還在自助旅行的阿根廷爺爺,來這邊看他被兩千多人分享的故事)、
                飯店附近商圈逛逛
週日中午到下午:拜訪在瑞士開中文學校的Debby老師、參觀中文學校、吃飯、上小山健行
週日晚上:自己逛超市、買伴手禮

 

  


週一早上:搭火車回巴黎(大約四個小時車程,中午到)
週一下午:在巴黎市中心逛街(最後一天了可以把行李箱塞爆)
週一晚上:Airbnb平台上報名的「跟法國鋼琴家音樂冥想」活動(之後會有文章專門分享這個)

 


週二早上:往機場準備回台灣
週三下午到台灣
扣掉交通時間,真正的行程是8天,也是可以做蠻多事情的了。

下面秀一下這趟旅行的戰利品們(包包們是葡萄牙平價品牌parfois我最愛的牌子)

 

  


早上安排上課的好處:

1. 一定會早起
2. 早上有固定的事情做,生活規律
3. 早上就先開機進入法文模式
4. 跟老師同學交換巴黎資訊
5. 有更融入當地的感覺
6. 不必每天都要想一整天的行程可以減輕旅行的心理負擔
7. 認識新朋友
8. 早上學的法文,下午上街馬上可以去用


關於我的觀光行程補充:

你可能會發現我都沒有去博物館,一方面是9年前跟老公第一次去巴黎的時候,已經去過凡爾賽宮、羅浮宮;另一方面是,我真的是對博物館有點麻痺無感的人,當年在凡爾賽宮、羅浮宮看了什麼我已經毫無印象,比起看古老文物,我更享受看風景、觀察人群、看表演以及跟當地人互動。

比如有一天在Marais瑪黑區逛街,我無意間發現一個很美的公園,裡面好多狗,原來是個狗狗公園呢!我就拿杯咖啡進去坐,看法國人如何跟狗玩以及如何跟其他狗友社交,就這樣看了一個半小時,我覺得這樣也是一種認識當地的方式。

比如另外一天我去買了雙鞋,我就問了一下那個牌子FaGuo是不是法國當地的公司,店員把公司品牌的故事整個說了一遍給我聽,我想說這店員也太專業了吧,後來他說他自己也買了很多雙很喜歡,所以很熟這間公司的創業理念,我覺得有時間可以跟當地人這樣隨性互動,會讓我記得更久。

如果你明年能夠休一週的假,搭配前後兩個週末,也可以有10-12天了,完全足夠去歐洲任何一個國家複製我這樣的旅行模式,不要一直帶著「歐洲那麼遠,去歐洲就是要去兩個星期、至少兩三個城市才夠本」的想法,結果時間一年一年過,你都沒辦法請到兩個星期的假,這樣什麼時候才能成行呢?

旅行可以窮遊、可以富遊;可以待兩週以上當然很好,但10天也有10天的玩法,有這個念頭的話,就去吧!隨時都是最好的時候!

西班牙的語言學校可以問我,也歡迎各國語言學校請我明年去當課程體驗員,如果上完課滿意直接幫你們業配XD,用我對語言課程的標準要求,如果滿意應該是有說服力啦!

(許願2024斜槓:國際語言學校體驗員)


延伸閱讀


83歲仍然全世界旅行走透透的阿根廷爺爺 2023/10/11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83歲仍然全世界旅行走透透的阿根廷爺爺

83歲的時候,你還會自助旅行,全世界走透透嗎?

這趟歐洲旅行,走進蘇黎世飯店的餐廳吃早餐,當時餐廳只有一個爺爺正在自助bar拿食物。



「Bonjour.」不知道為什麼爺爺用法文跟我說早安,或許是瑞士法語區來的吧?
「Bonjour.」我回答。

「Français?」(爺爺:你講法文嗎?)
「Oui, vous êtes de France?」(會啊!您是法國人嗎?)
「No, Argentina!」(不是!我阿根廷人!)

Ah~~~Argentina!(啊~~阿根廷啊!!!)
¿Anda viajando por aquí? (我用西班牙文問:您在這邊旅行嗎?)

前一天在蘇黎世過了一整天什麼都聽不懂的日子,有個人可以講熟悉的西文真是超級放鬆的啊!
爺爺聽到我會講西語似乎也很開心終於找到人可以聊天,熱情的拉丁人本性馬上出現,這下子半小時的對話應該跑不掉了。

¿De dónde eres?(你是哪國人?)
Taiwán. (台灣人)
¿Pero en Taiwán hablan español? (可是你們在台灣講西班牙文嗎?)
No, hablamos chino. Es que yo soy maestra de español.
(沒有啦!我們講中文,是因為我是西班牙文老師…)
Ahhhh, con razón, pero tienes un acento perfecto.
(啊~難怪,想說你的口音也太好了吧!)

拉丁人真的很會隨時逮到機會就稱讚別人,聊起來就是爽啊!
然後我在蘇黎世的第一天早餐,就全程有人陪聊天了!

「台灣很多人學西班牙文嗎?」
「去過阿根廷嗎?」
「我孫子今天會從義大利來找我,你看這他的照片。」
「我每次來蘇黎世都來住這裡,這裡讓我有家的感覺。」

「德文?我德文只會三個字:你好,對,謝謝。沒了!哈哈!沒差啦~我會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比手畫腳,這裡很安全。」

「你問我上次什麼時候來的?10年前了,這幾年阿根廷情況太糟了,要出來玩不容易!」

「我們月底要總統大選了,希望選後會改善啊!」
(接著手機找出他whatsapp其他長輩朋友們瘋傳的幾段tiktok阿根廷政治名嘴影片叫我看)

Mira, para que conozcas la situación. (你看,讓你知道一下阿根廷的現況)

「你很多學生是吧?我跟你說,我有在阿根廷首都Buenos Aires的一個組織當義工導遊,你學生要來阿根廷玩的話,歡迎找我,我們是義工不收費的,不過呢如果行程中要喝杯咖啡什麼的話你們付我的咖啡錢就可以了。」

「只是我都83歲了,走路是慢一點,拿著拐杖帶你們慢慢逛還是可以啊!」

「我們一個下午就是去一個定點,比如先去博物館外面的咖啡聊一下,跟你介紹博物館,陪你逛完之後,我們再找個地方坐下來聊一下,交換參觀的心得,這種旅行才能留住回憶啊!不然一直趕行程到底是會記得什麼?」

「對了,跟你學生說想知道阿根廷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寫email問我,我等下把email留給你,whatsapp我也有,記得叫他們一定要寫西班牙文喔!不然義大利文我也通,英文我就沒辦法,中文?!那是天書,寫中文來我就不會看了哈哈哈!」

我們聊了半個多小時,他不斷地翻出阿根廷的房子、朋友們的照片給我看,感覺社交活動豐富的很。

83歲的爺爺,把他的日子過得比38歲的年輕人還有生命力。

這段跟阿根廷爺爺的對話,會讓我記得很久很久。

我希望自己83歲的時候,也還能對生命如此有熱情,對晚輩如此友善,對於去語言不通的國家旅行毫無恐懼,對科技產品如此開放學習。(爺爺滑手機滑得相當靈活)

這是一個談語言的部落格,我們最後拉回一下語言學習。

你說有沒有必要為了旅行學外語呢?我們當然沒辦法把旅行每個國家的語言都學好,可是可不可以至少除了英文之外,每2-3年多接觸一種語言?2-3年的時間,每週投入2-3個小時的累積,完全足夠建立一個語言的基礎對話能力了。

2-3年累積一個新語言,然後去這個國家深度走一圈,這樣每10年也至少能開啟3個新世界了不是嗎?

你永遠不知道,手上多了哪一個語言工具,就可以在意想不到的狀況下,為自己帶來什麼際遇或回憶。

蘇黎世講德語,而為我帶來和阿根廷爺爺這段美麗對話的是西班牙語。
或許哪天去一個不是講法語的國家,但法語會意外派上用場,誰知道?

不要把語言當成一個學科,就把它看作是一個興趣培養、一個生活調劑、一個交朋友的機會,期待越少,說不定收穫越大。

對了,本來今年年初就想開始為了這趟旅行學點德文的,一直沒有做出實際行動,這次看到蘇黎世這麼美,我對於其他德語系國家也有興趣了起來,回到台灣就要開始認真找課程,德語應該就是我的下一個語言了。

如果你考慮將西班牙語列為下一個目標的話,我們的早上線上密集班即將開班,晚上密集班才進行不到一個月,歡迎稍有程度的朋友插班,請點這邊我們雲飛的官網了解詳情

有任何其他課型的需求,別害羞,直接私訊我們粉絲頁聊聊吧!或者Line我們:yunfei1205,雲飛的使命,就是讓更多人的世界,因為西班牙語而更廣更大。



延伸閱讀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用西班牙文環遊世界:大推哥倫比亞深度旅遊Youtuber Planeta Juan

自己還沒有辦法環遊世界,至少可以讓這個哥倫比亞的深度旅遊專家頻道Planeta Juan,帶著我們線上環遊世界,甚至是從拉丁人的角度認識我們都不一定知道的台灣。



Juan是一個專職的深度旅遊Youtuber,住在加拿大,以前好像是工程師,現在專職做Youtube環遊世界頻道,他飛到每個國家都會產出3-6個影片,他的介紹完全不觀光,通常會找幾個當地人陪著他認識在地生活,或是做街頭訪問。

我是從他去古巴的系列影片找到他的,從他的眼中看到了古巴觀光客完全發現不了的一面,包括當地人每天要花多少心力排隊爭取才能買到麵包雞蛋這種基礎民生必需品,以及共產制度下怎麼工作收入永遠都不夠的日子,人民是如何想盡各種辦法靠觀光產業為生。

今年他甚至還去了戰亂後的烏克蘭,影片中他說明,他堅持不拿任何贊助商的一毛錢,旅程全程自費,要以最客觀平衡的角度,將真實的烏克蘭現況傳遞出來。

追他的頻道好一陣子了,上個月發現他有一個影片預告說他要來台灣,但是他的影片似乎都是旅行之後一個月慢慢剪出來的,所以等影片播出時,他已經離開台灣了,非常可惜,來得及的話我保證要去當他的在地雙語導遊啊!

他的第一隻台灣影片前兩天上架了,講的當然是台灣和對岸的歷史,因為要讓西語母語者認識台灣的第一步,就是先講清楚台灣的過去和現在的處境,然後帶出台灣進步繁榮的硬體環境、200%安全的治安。

我超級期待他接下來幾部台灣的影片,從哥倫比亞人的角度深度看台灣,保證跟我們自己看到的台灣完全不同。

他這次的亞洲行,包括日本、香港、台灣,日本和香港的影片也都已經上架了,邀請你一起用西班牙文聽聽看我們熟悉的亞洲國家,有一些日本年輕人街頭生活的片段、香港底層勞工花300美金只能租得起一個籠子來過日子的片段,看了讓人超級揪心。

這是我追到少數客觀、深度、不花俏、不搞那些行銷手法、不賣弄特效,也一樣讓人看得無比過癮的頻道,我自己是看完古巴系列之後就忍不住成為付費會員支持他,邀請大家一起去他的台灣影片下面留言,讓他知道有很多會西班牙文的台灣人在關注他的內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