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L這樣的學生來說,最貴的就是時間,他們不會太在乎課程報價一小時比別家貴幾十塊幾百塊,他們更在乎的是付出時間成本上課,能不能有效果。
既然華語已經溝通無礙了,還花時間上課,需要的就不會是語法、生詞這類的練習,而是專業性的口語表達訓練,包括演講、簡報等等(其實有點像個人的專業簡報力輔導員角色,只是仍有少數時間需要注意語法、用字等等的修正)。
學生L的課準備起來很燒腦,但上得很過癮,真的覺得現在這個狀態碰到這位學生,是最好的安排,如果是兩年前的我,應該hold不住。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Photo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
朋友介紹的case 竟然還能被打槍
這位學生L,讓我想到了兩年半前雲飛剛開不久時,有朋友介紹了一位這樣華人背景的高階主管學生給我,他帶著一家大小來雲飛參觀,考慮夫妻倆學專業會議中文,孩子加強學校的中文。談了半天,後來又Line了好一陣子,花了不少時間在溝通,最後還是沒談成這個case。
一個原本可能是一家大小的課程,而且還是透過朋友介紹的,竟然沒談成,當然有點失落,但這種事情更殘酷的就是,客戶永遠不會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們沒選擇我們,就算說了,也不會是真話。
兩年半後的現在,我突然懂了。
那時候我根本實力不到,不知道要怎麼訓練這樣華語背景、語言程度接近母語者的學生,勉強接下來,結果應該也不會太好。
光是回想他們來雲飛參觀詢問課程的那天,我只是一股腦把所有高階教材搬出來,稍微比較分析了一下,建議他們可以從中挑一本,就期待著他們會買單,就覺得自己真是異想天開。
自己都沒有專業會議經驗,要怎麼教學生專業會議中文?自己都沒有大型演講經驗,憑什麼教學生說話技巧?那不就只是拿書教,或是意思意思改些句子這樣而已嗎?
雲飛其他老師比當時的我更嫩,要是那一家人真的報名了,我們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把整個課程都搞砸、第二是為了摸索備課把自己累慘,或許安全下莊,但不免影響到其他課程的品質。
當時的我只想要拼命把case談下來,根本看不清事實,但那位社會歷練豐富的主管應該是看出來了,所以最後沒在雲飛報名。說真的,我現在還真該感謝他當時沒選擇我們,沒留下來讓我們砸自己的腳。
這大概就像一個人遇到了差距太大的交往對象,就算辛苦追到手,留下來也不會有好結果的概念。
那麼兩年半之後的我,有什麼差別呢?
如果持續在追蹤我的文章的話,大概看得出來我這兩年進修了非語言教學領域的課程,包括教學技巧、專業簡報、演講、溝通、行銷、寫作、創意、管理等等。
這些課程費用都不低,所謂的不低,是比大部分的華語教學類工作坊高5-15倍的那種差距。一開始只是因為創業後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就向外找資源,越找就越發現原來走出華語圈可以學的還有這麼多。
身邊也會有些同行朋友向我打聽這些課程,大部分只要聽到價錢,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們老師的鐘點費那麼低,花那麼多錢去進修,值得嗎?用得到嗎?」要不然就是「領著不成比例的鐘點費,實在捨不得拿去做那麼高價的投資。」
然而,最近的教學經驗讓我覺得,還好這兩年來狠下心投資自己,特殊教學機會再次出現時,才有能力順勢把握。
其實也就是一個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概念。
到底是怎麼樣的機會?又應用了什麼過去所學的能力呢?我想來分享一下,這篇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近期接到的學生L。
這位學生L,跟我前面提到的兩年半之前朋友介紹來的一家子學生,背景有點像,都是華人背景,都是高階主管,中文都接近母語程度,要的都是專業表達上的精進。
不同的是,兩年半之前是朋友介紹的,我還被打槍。兩年半後是公司人資在網路上幫主管搜尋老師找到我,我的報價比兩年半之前高出一個等級,卻順利談成case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現在的狀態,是相對足以負荷學生L的學習需求的,學生是社會歷練比我多十幾年的大大大前輩,絕對看得出來他自己選的人能不能搞定他。
即使是說能力上可以教這樣的學生了,準備起來仍然非常有挑戰性,光是設計他的一期課綱,就花了一整天。一堂1.5小時的課,至少要花3小時以上準備。
學生要的是在正式場合簡報、演講的表達訓練,照片上是我備課的參考書籍,也是我建議學生讀的書單,可以看得出都是寫給母語者看的書。其他時間就會討論他工作專業上的深度雜誌新聞,像是商業週刊、經理人月刊這一類的,同樣也是寫給母語者看的內容。所以備起課來,跟準備其他華語課程比起來,是完全不同的挑戰。
既然學生中文已經接近母語等級,所以改字句語法那些其實不太需要我,閱讀上也沒什麼障礙,真正要花力氣去準備的,就是演講內容的架構調整、呈現技巧、舉例方式、以及專業用語的應用。
比如說如何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讓聽眾秒懂某某高科技技術,比如說面對幾十位聽眾的演講場合,要怎麼設計開場白才能吸住聽眾的注意力的等等。
目前我參加過的華語教學類工作坊,還真的比較沒有看過在訓練老師這方面能力的。
那這算華語教學的範疇嗎?我覺得可以算,因為他還是有少數用字、發音需要糾正的地方,也可以說不算,因為整個課程的操作,比較接近訓練母語者的概念。
話說回來,接這樣的課,看起來壓力很大,單價或許可以高一點,但備課時間算進去的話不見得比較划算,就好好地教原本熟悉的初中級教材,不是很好嗎?
接下這個case後,每次開著車從學生L公司離開時,我都很慶幸自己這兩年來向憲福育創的福哥、憲哥兩位大師,以及在澄意文創、新思惟的課程,學習了簡報、演講、表達、寫作等技巧,甚至也學習了他們如何以讓人心服口服的方式,非常到位地修改各行各業專業學員的演講內容(某天跟福哥同車,也當面請教了福哥教學心態上的調整,讓我穩定地面對第一堂課)。
要是沒有這兩年的累積,我絕對是搞不定這個case的,可能第一關到公司課訪之後就會謝謝再聯絡了,甚至這位主管公司的人資,在第一關幫主管過濾老師資料時,就不會把我的資料呈上去了。
其實不只是這個case而已,這兩年來,還有太多太多的際遇,都是因此而來,這些就以後再慢慢分享。
或許有人會覺得,花大錢進修,難道就為了接幾個特別的case嗎?
必須說,我第一次參加高單價的課程時,並沒有什麼清楚具體的目標,我只是覺得,如果一直做一樣的事情、進修同一個同溫層的課程,期待著工作型態改變,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
我還記得那堂課是三年前的憲福講私塾,到銀行匯學費,邊填匯款單時,手一邊抖,單單一天課程的學費,是我當時在兩間學校兼課一個月的薪水。
回想起來,人生要工作幾十年,拿一個月的薪水來給自己一個嘗試,有何不可?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勵大家盲目去砸錢進修,更不是要告訴大家進修了什麼大神的課就會如何如何,因為上了大神的課,如果沒有持續練習,或是當下狀態吸收不進去,真的也不會如何如何。
我想要邀請您一起來思考的是:
1. 對著工作環境挑惕東挑惕西的同時,先思考看看,如果此時此刻就有高出好幾個等級的工作直接送到眼前,以目前的能力和狀態,會錄取嗎?如果錄取了,能安穩達成工作任務嗎?還是會像兩年半前的我那樣,連朋友介紹的客戶都會被打槍呢?
2. 如果對目前的工作環境不夠滿意,我們可以做什麼來改變這個狀況?不是等著環境某一天突然改變,而是自己先改變,進而主動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環境。
3. 如果每天走同樣的路線、去同樣的學校、教同樣的課,期待著有一天會有什麼新機會從天而降,那...我只能衷心祝福您。
4. 如果您現在正在嘗試改變、或是在一直努力而尚未看到進展的階段的話,請撐著。有可能是時機還沒到,有可能是時機到了卻被您錯過了,更有可能是就算現在進展出現了,您也無福承受,總之持續就對了,有一天,我們會讓自己提升到有福承受的層次的。
那麼兩年半之後的我,有什麼差別呢?
狀態到了 機會水道渠成
如果持續在追蹤我的文章的話,大概看得出來我這兩年進修了非語言教學領域的課程,包括教學技巧、專業簡報、演講、溝通、行銷、寫作、創意、管理等等。
這些課程費用都不低,所謂的不低,是比大部分的華語教學類工作坊高5-15倍的那種差距。一開始只是因為創業後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就向外找資源,越找就越發現原來走出華語圈可以學的還有這麼多。
身邊也會有些同行朋友向我打聽這些課程,大部分只要聽到價錢,第一個反應就是「我們老師的鐘點費那麼低,花那麼多錢去進修,值得嗎?用得到嗎?」要不然就是「領著不成比例的鐘點費,實在捨不得拿去做那麼高價的投資。」
然而,最近的教學經驗讓我覺得,還好這兩年來狠下心投資自己,特殊教學機會再次出現時,才有能力順勢把握。
其實也就是一個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概念。
到底是怎麼樣的機會?又應用了什麼過去所學的能力呢?我想來分享一下,這篇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近期接到的學生L。
這位學生L,跟我前面提到的兩年半之前朋友介紹來的一家子學生,背景有點像,都是華人背景,都是高階主管,中文都接近母語程度,要的都是專業表達上的精進。
不同的是,兩年半之前是朋友介紹的,我還被打槍。兩年半後是公司人資在網路上幫主管搜尋老師找到我,我的報價比兩年半之前高出一個等級,卻順利談成case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現在的狀態,是相對足以負荷學生L的學習需求的,學生是社會歷練比我多十幾年的大大大前輩,絕對看得出來他自己選的人能不能搞定他。
即使是說能力上可以教這樣的學生了,準備起來仍然非常有挑戰性,光是設計他的一期課綱,就花了一整天。一堂1.5小時的課,至少要花3小時以上準備。
學生要的是在正式場合簡報、演講的表達訓練,照片上是我備課的參考書籍,也是我建議學生讀的書單,可以看得出都是寫給母語者看的書。其他時間就會討論他工作專業上的深度雜誌新聞,像是商業週刊、經理人月刊這一類的,同樣也是寫給母語者看的內容。所以備起課來,跟準備其他華語課程比起來,是完全不同的挑戰。
備課參考書籍 |
既然學生中文已經接近母語等級,所以改字句語法那些其實不太需要我,閱讀上也沒什麼障礙,真正要花力氣去準備的,就是演講內容的架構調整、呈現技巧、舉例方式、以及專業用語的應用。
比如說如何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讓聽眾秒懂某某高科技技術,比如說面對幾十位聽眾的演講場合,要怎麼設計開場白才能吸住聽眾的注意力的等等。
目前我參加過的華語教學類工作坊,還真的比較沒有看過在訓練老師這方面能力的。
那這算華語教學的範疇嗎?我覺得可以算,因為他還是有少數用字、發音需要糾正的地方,也可以說不算,因為整個課程的操作,比較接近訓練母語者的概念。
挑戰這種高難度 到底有什麼好處?
話說回來,接這樣的課,看起來壓力很大,單價或許可以高一點,但備課時間算進去的話不見得比較划算,就好好地教原本熟悉的初中級教材,不是很好嗎?
我的考量是這樣的:
1.幫助零起點學生學會新語言,跟幫助高級程度學生運用語言能力去做一些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成就感,兩種我都想要嘗試。
2.不同程度、不同工作背景的學生,會帶給我們教學上不同的刺激,以及不同層面的教學相長。
3.能教的範圍廣度越廣,未來越不怕沒學生。
4.這樣的學生,有一就會有二,熟能生巧,我不會一直都需要花兩倍時間來準備這樣的課。
5.教過這樣的學生之後,對於如何把中級程度的學生,提升到這樣的專業等級,也會更有具體的概念。
要改變工作現況:做一件新的事、持續做
接下這個case後,每次開著車從學生L公司離開時,我都很慶幸自己這兩年來向憲福育創的福哥、憲哥兩位大師,以及在澄意文創、新思惟的課程,學習了簡報、演講、表達、寫作等技巧,甚至也學習了他們如何以讓人心服口服的方式,非常到位地修改各行各業專業學員的演講內容(某天跟福哥同車,也當面請教了福哥教學心態上的調整,讓我穩定地面對第一堂課)。
要是沒有這兩年的累積,我絕對是搞不定這個case的,可能第一關到公司課訪之後就會謝謝再聯絡了,甚至這位主管公司的人資,在第一關幫主管過濾老師資料時,就不會把我的資料呈上去了。
其實不只是這個case而已,這兩年來,還有太多太多的際遇,都是因此而來,這些就以後再慢慢分享。
或許有人會覺得,花大錢進修,難道就為了接幾個特別的case嗎?
必須說,我第一次參加高單價的課程時,並沒有什麼清楚具體的目標,我只是覺得,如果一直做一樣的事情、進修同一個同溫層的課程,期待著工作型態改變,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
我還記得那堂課是三年前的憲福講私塾,到銀行匯學費,邊填匯款單時,手一邊抖,單單一天課程的學費,是我當時在兩間學校兼課一個月的薪水。
回想起來,人生要工作幾十年,拿一個月的薪水來給自己一個嘗試,有何不可?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勵大家盲目去砸錢進修,更不是要告訴大家進修了什麼大神的課就會如何如何,因為上了大神的課,如果沒有持續練習,或是當下狀態吸收不進去,真的也不會如何如何。
我想要邀請您一起來思考的是:
1. 對著工作環境挑惕東挑惕西的同時,先思考看看,如果此時此刻就有高出好幾個等級的工作直接送到眼前,以目前的能力和狀態,會錄取嗎?如果錄取了,能安穩達成工作任務嗎?還是會像兩年半前的我那樣,連朋友介紹的客戶都會被打槍呢?
2. 如果對目前的工作環境不夠滿意,我們可以做什麼來改變這個狀況?不是等著環境某一天突然改變,而是自己先改變,進而主動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環境。
3. 如果每天走同樣的路線、去同樣的學校、教同樣的課,期待著有一天會有什麼新機會從天而降,那...我只能衷心祝福您。
4. 如果您現在正在嘗試改變、或是在一直努力而尚未看到進展的階段的話,請撐著。有可能是時機還沒到,有可能是時機到了卻被您錯過了,更有可能是就算現在進展出現了,您也無福承受,總之持續就對了,有一天,我們會讓自己提升到有福承受的層次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