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把我常看到的新手試教的關鍵問題寫出來,希望可以幫助陷在迴圈中的老師們。
一、老師情緒過度冷靜
曾經看過一些試教,明明是講週末的活動那種很開心的主題,老師臉上卻完全看不到喜悅感,那個感覺好像學生是在跟一個機器人互動,學生自然沒有意願交流。
後來問老師為什麼會這樣,才知道老師心裡正緊張地想著「下一個教學流程要做什麼」。
想想如果是跟一個朋友聊天,對方只是一直在想「我下一個話題要聊什麼」,我們應該也會覺得隔一層,很難聊吧!
解法:
老師之所以會緊張地想著「下一個教學流程要做什麼」,就是因為對教學流程不熟悉,所以基本要解決的是熟練度的問題。
針對比較沒有把握的教學內容,最好可以先找朋友當試驗品,多試教幾次,提早發現會卡住的地方,課前就修正。
另外,既然經驗不足,就不要搞一大堆花俏的活動逼死自己,一切從簡,把該準備的提問都準備好,做成PPT來提醒自己,減少不確定感,才能把情緒投入在學生互動上。
比如說,問學生「你覺得這個城市怎麼樣?」初級學生就很難回答出什麼有內容的東西,頂多就是「很漂亮」、「很好」,然後就冷掉了。
解法:這時候不如改問「這個城市方便嗎?為什麼?」「這個城市安全嗎?你可以半夜一個人出去嗎?」「這個城市的交通怎麼樣?沒有車可以嗎?」
多問幾題之後,再引導學生把前幾個句子都組合再一起,整段重述一遍。
針對比較沒有把握的教學內容,最好可以先找朋友當試驗品,多試教幾次,提早發現會卡住的地方,課前就修正。
另外,既然經驗不足,就不要搞一大堆花俏的活動逼死自己,一切從簡,把該準備的提問都準備好,做成PPT來提醒自己,減少不確定感,才能把情緒投入在學生互動上。
二、老師提問過於開放、空泛
比如說,問學生「你覺得這個城市怎麼樣?」初級學生就很難回答出什麼有內容的東西,頂多就是「很漂亮」、「很好」,然後就冷掉了。
解法:這時候不如改問「這個城市方便嗎?為什麼?」「這個城市安全嗎?你可以半夜一個人出去嗎?」「這個城市的交通怎麼樣?沒有車可以嗎?」
多問幾題之後,再引導學生把前幾個句子都組合再一起,整段重述一遍。
三、老師一次給太超出範圍、或需要太多步驟的任務
比如說「請你們都站起來,找三個同學,問每個人一個跟旅行經驗有關的問題」。
這時候學生腦子裡面需要用一個陌生的語言處理多少資訊?
我要找哪三個人?
我要問他們什麼問題?
三個人的問題可以一樣嗎?還是要問不一樣的?
我要問什麼問題?我現在想不到!
同學問我的問題我聽不懂怎麼辦?
我有時間準備一下問題嗎?
這上面都還只是我隨便基本列一下的而已,通常班上同學會有更多各種神解讀,接下來就是一片混亂。
解法:
把任務拆成小步驟,一個一個進行。
假設是上面那個旅行的主題,我會這樣設計:
1.老師先示範幾個「動詞+過」的例句,像是:我去過埃及、我看過比薩斜塔、我參觀過羅浮宮...。
假設是上面那個旅行的主題,我會這樣設計:
1.老師先示範幾個「動詞+過」的例句,像是:我去過埃及、我看過比薩斜塔、我參觀過羅浮宮...。
2.請用「動詞+過」想一個問題,要跟旅行有關係,寫在自己的小白板上。(全班一邊寫,老師一邊到處看)。
3.讓幾個寫得快的同學先問老師他們寫好的問題,剩下的同學繼續寫。
4.全班都寫好以後,找一個程度比較好的,先上來跟老師示範。學生問他手上的問題,老師回答,然後換成老師問,學生回答。
5.指定好兩人一組,坐在位子上互相問答。
6.看大家都蠻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之後,再叫全班起立,問三個不同的同學自己手上的問題。
大原則就是,每次只讓學生做一件新的事情。
看起來步驟很多,但是只要熟練,其實會節省很多無謂的講解和反覆確認活動規則,並且讓學生練到最多次。整體教學效率是更好的。
總結
要讓課程氣氛熱絡、互動順暢,老師不能一直悶著頭備課,而是在步驟上要去不斷地想像:「如果我這樣做,學生會是什麼反應?」「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想要跟著做老師的這個任務嗎?」再來到了課堂上,就是100%情緒投入,不斷嘗試各種提問方式,不斷把給學生的指令縮短、任務拆解到最細,最後再組合起來成段產出。
這是一個要不斷練習=》自我觀察=》修正=》再練習的過程,跟學生學習新的語言ㄧ樣,練習次數到了一個量,效果就會出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