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原來語言教育的提升,與解決半導體人才荒、國家經濟發展環環相扣


近期跟一位半導體外籍高階主管的華語課,都在討論半導體產業人才荒的問題。

討論後赫然發現,原來我們做語言教育的基層老師,在國家發展上有著關鍵性的角色,而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也很需要語言教育專業一起推進,只是我們都沒發現。

怎麼回事?我來說明一下。


台灣最重要的產業:半導體 面臨嚴重人才荒


工研院預估2020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成長20.7%,優於全球平均3%的水準,整體產值上升至3.22兆新台幣,全球排名第二,佔國內GDP(國內生產毛額)15%。

白話文說:半導體產業撐起台灣經濟很大的一部分,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也極高。

但是半導體產業面對很棘手的人才荒,特別是碩博士以上的高階人才。

面對這麼重要的議題,台灣當然已經有所因應,包括設立半導體學院、增加人才受到相關專業訓練的機會,只是我的這位外籍高階主管學生也看得出來,這些治標不治本,台灣嚴重少子化+高學歷沒有反應在工作發展性和薪資上,設立學院這些教育體制上的政策恐怕效果有限。


向外求才是條路   但為何困難重重?


那麼問題要怎麼解決呢?向外求人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國內企業當中大多用中文溝通,外籍半導體專業人士來台首先要面對語言隔閡(中文在許多西方人印象中就是個難學的語言)、文化衝擊,再者薪資跟很多國家比起來也沒有比較吸引人,來台意願自然不高。

學生也跟我描述了他們公司內部台籍和外籍員工溝通的狀況,常常需要中英切換,反覆確認,想想看幾個高階主管開會,語言卻有障礙的情況,溝通成本有多高。


語言教育人才的訓練   需要快速升級、接企業需求的地氣


我跟學生討論完這一段,自然是直接聯想到跟自己有關的語言教育產業,如果我們繼續停留在教文法背生詞、爭論哪個語法怎樣用才最精確等等的層次,真的是會錯過了太多商機。

企業界需要語言訓練,但是是能夠直接幫助溝通、快速提升口語能力的語言訓練。他們不需要精確的文法用詞,而是短時間內能提升內部溝通效率,這包括了訓練來台外籍員工的華語,以及台灣本土員工的外語。

短期訓練口語能力能不能做到,我覺得完全可以,國際上有許多語言教學機構,都是把學生丟進一個只能說某外語的環境當中,密集培訓,幾個月就能有流利表達的水準。

我們需要把這樣的機構在台灣建立起來,並且跟企業界或學校直接合作,以降低企業內部溝通成本為前提去設計課程,從一開始的跨文化溝通知識(表達習慣、文化、禁忌、肢體語言等)到一般生活的語言訓練,再到職場上常用表達的訓練。


語言教育人才訓練的現況和困境


以中文來說,現在市場上有的職場華語領域教材,仍然都太學術、語法結構導向,老師需要自己花大把時間轉化成接學生地氣的內容,再產出。

再者這些老師大多單打獨鬥,面對少數學生,許多老師在做重複的事情(轉化教材、設計類似的課程),互相可能又有招生上的競爭關係,因此語言教育產業的進步極慢,多數機構都還停留在帶生詞、練語法的機械式操練階段。

語言教學人才的培訓來自語言科系,而就我本身的經驗,在語言科系得到的訓練,仍是大量紮實的理論知識+少部分的教學實務,而科系內部的教學者(教授)又少有不同產業上的實務經驗,所以當然也就只能以自身經驗學到的有限能力來訓練語言科系學生。

一環扣一環,大家都在做自己原本就擅長的事,到了另一個產業就像隔靴搔癢,我的專業幫不上你的,你需要的我又做不到。


結論


把這些寫出來,是希望把這個議題的重要性帶出來,特別是很多人都忽略/輕視/過度考試取向的外語教育。

語言教育的發展對國家經濟發展其實很有影響力,越多人能越快速把外語學好,以及越多外國人能越快速把中文學好,就越有機會幫助國家提升在各種產業上的競爭力,國際上的優秀人才也才更願意來台發展。而所謂的把外語學好,並不是考語言檢定證照來認定,那些跟你能不能在職場上靈活運用外語,一點關係都沒有。

語言教學者需要多走出教育界,去深入了解各產業在語言上的需求;而各產業的人資部門,也需要花些時間、精力來正視跨文化、跨語言溝通在企業內部的重要性,並且將這樣的訓練,交給語言訓練專長人員來執行。

如此一來,企業界的跨語言溝通障礙降低,再搭配薪資結構、專業外籍人士來台政策調整,或許才是解決人才荒的一個深層因素。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