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外語學習】學外語要找外師還是中師?跟中師學就會學出台灣腔嗎?

這篇長文跟大家談兩個有點小小爭議性的話題:

1. 學外語到底要跟中師學還是外師學比較好?
2. 跟中師學的腔調,會不會就變成台灣腔?

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部都要!所以雲飛的課都會排中外師一起搭配上課。

好啦,不要亂講了,我其實是有深層專業考量的,來講認真的。

不管學什麼外語,跟中師或外師學習都各有強項。


中師的優勢


1. 經歷過學習外語的歷程,對學生的困難點馬上就能掌握:

比如說西班牙語的動詞變化、受詞在動詞前面這些的,中師不用想就知道「接下來這邊學生99%都會卡關」,可以針對這樣的難點設計特殊的練習。


2. 有困難直接用中文解釋,不用跟外師玩猜猜樂:


有時候就是一個字、一個小觀念,學生會過不去,中師講一下就通了。

像是那種表面上是一種意思,實際上使用變成完全另一個抽象意義的句子

比如說:Baja a la tierra. 字面意: 往下到地上,實際上使用是說「接地氣」,這種東西中師趕快用中文講一下,就可以開始進入對話練習了,外師可能會扯半天學生還是猜不出來,一來一往的上課時間效益就會差很多了。


3. 有特殊學習需求的時候,可以很方便地跟中師溝通:


比如學生想參加檢定考試、想多練一點某個主題的內容、想調整上課方式等等,但這個時候外語表達能力還不足以跟老師用外語溝通,跟中師討論就會很有親切感。


4. 能提供學習策略的建議:

如果今天外國人來問我們:「中文的XX語法要怎麼練?」我們雖然是母語者,但應該大部分都會傻住吧?只會給那種很虛無飄渺的答案:「就...多講幾次就習慣了啊...」「就...我們都這樣講啊...」。

所以沒有受過特殊教學訓練的外師,面對他們的母語,常常也是如此。

西班牙文動詞的檻要怎麼過?西班牙文檢定考試 要怎麼準備?聽力要怎麼練才會有效?這些中師才會有實質經驗可以教。


5. 讓學生有個模仿標竿:



外師把他們的母語講得很溜,是應該的,中師把一個外語講得很溜,就很值得當作學習榜樣。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看英文補習班的中師和外師對話的樣子,我完全不會崇拜外師,但非常崇拜中師,怎麼可以和外師用這麼流利的英文對話,進而覺得「嗯~那個中師可以,我以後應該也可以!」


外師的優勢


1. 最自然的母語者發音和表達方式:

這應該是最多學生在乎的了,母語者的發音和表達方式的確無可取代,非母語者老師也很難超越,特別是達到某個程度以上的學生,更是一定需要和母語者老師互動。


2. 最道地的異國文化輸入:

你一定會比較想聽西班牙人談tapas、看古巴人跳salsa、聽瓜地馬拉人分享瑪雅文化,這個若不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就是會隔一層。


3. 得到不同的思維刺激:

不同國家成長的人,思維不同,自然會引導學生談不同的話題,學生練對話的範圍會比較廣,有更多創意火花。


4. 從外國人的角度看台灣:


以雲飛的外師來說,都是在台灣生活多年的外國人,他們每天都在用外國人的眼睛認識台灣,比如說有一次他們就問學生「為什麼養狗的台灣人會把狗放在嬰兒推車裡面出去散步?狗不就是應該自己走路散步嗎?」

於是台灣學生就有因此有機會,用西班牙文去討論這些生活上的觀察,可是中師可能就不會想到這樣的話題,因為我們都見怪不怪。


5. 引起學生更多的好奇:

外國人在學生面前做什麼,都會讓人感到新鮮有趣,外國人講中文我們會覺得可愛;外國人面對工作危機的態度跟我們可能也很不一樣;外國人放下本國的一切來台灣發展生活,會讓我們很敬佩又嚮往,一直在眼前看到這些外國人有「在我們想像範圍之外」的行為,會讓我們更有動力想要學更多。


中師+外師共同教學的好處


中師和外師能帶給學習者完全不同的視野和學習刺激,學語言不是只有學考試、學習策略,也不是只需要注重漂亮標準的母語者發音,不管哪一方面都很難被取代。

因此,雲飛的西班牙文課,不論是團體班還是個人班,只要學生沒有特殊要求,課表時間能排得出來,我們都會盡量安排中師+外師搭配輪流授課。

到B2以上的班級,有的就會變成全外師授課,但也會盡量是兩個外師的搭配,去增加學生學習的多元性。

這種排課表的負擔其實是兩倍重,每個星期我們都要多花1小時的時間,去調動課表,讓每個班都能上到不同老師的課,另外老師們也要有一個登記的系統,才能每一堂課跟前一堂課無縫接軌,這是一個巨大的無形行政成本。

其實有時候也會想「哎喲幹嘛這麼麻煩,不如就每個班固定的老師,就不用一直花時間排課表。」

可是因為從過去的經驗和學生的反應,相信這會是對學習效果最好的版本,也覺得如果我自己是雲飛的學生,會喜歡這樣的安排方式,所以五年來一直都這麼做。

目前市場上的成人第二外語補習班,我很少看到這樣安排的,大部分都是標榜全母語老師為招牌。但我個人如果現在要學第二外語,有中師+外師搭配的課程一定會更吸引我。


中師的台灣腔令人擔心?


近期很剛好地,陸續有網友詢問我們「中師口音」的問題,甚至有網友直接來Youtube影片留言說「台灣腔好重。」

我們很少要求外師要用流利的中文跟我們講解文法,為什麼要嚴苛地要求中師的腔調要像母語者般的自然?(我不喜歡用「標準」這個形容詞來形容腔調,因為我認為「標準腔」根本不存在。)

我就直白地講,我自己講西文20年了,很抱歉仍有台灣腔,我們的另外兩位在國外待過多年的中師,一個拿了西班牙的碩士,一個在拉丁美洲做貿易,年紀輕輕身經百戰,一樣都有台灣腔。

但是我真心覺得這個不是問題,我們的西班牙語溝通流利、能把複雜的概念用簡單的語言講清楚、能和母語者深度討論教學方法、行銷策略、談判協商、談情說愛(?),這些我們當初也是從〇累積起來的能力,我相信更值得學生們來學習、複製。

再說,中師教學的賣點從來就不是腔調,這個讓外師來就好了。而且,即使從0開始就一直跟母語者學習,也不見得就會講成一個很接近母語者的腔。

其實不管跟哪國人學,80%以上都還是會學出一個台灣腔。我的法文從零開始都是跟母語者學的,目前大概B1程度,從來沒上過中師的課,也是台灣腔啊!(有老師說過我的腔有點西班牙母語者味道,反正也不是母語腔)

與其去介意腔調這種細節的事情,不如baja a la tierra,把基本溝通能力學好更實際一點。

等到基本能力到了一個水準,自然有心力可以去調整腔調的細節,我在台灣學西班牙文的前三年全部都是西班牙中北部的老師,結果去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區留學,花了一個月去把自己變成南部腔,拉近社交距離。

後來到了多明尼加去工作,又花了2個星期把自己變成加勒比海腔,要不然他們都會覺得我講西班牙文,就像我們在台灣看到西方臉孔硬要講北京腔中文那樣做作。

回到台灣認識了Fernando,又被他說我的西班牙文怎麼那麼有加勒比海調調,我根本不用刻意改,反正每天跟他在一起,自然而然就變成了接近中美洲的腔(他們都說加勒比海的影子還是有一點,但這有關係嗎?我挺喜歡加勒比海的腔,蠻酷的)

等到程度到了,要調整腔調的樣貌是很快的,想要什麼腔都可以,所以與其擔心腔調,是不是先把語言本身的提升到一個程度比較實際?

結論


1. 如果情況允許,外語初學者,我們建議中師+外師聯合授課的課程。
2. 中外師各有優勢,請盡量去關注他們分別的優勢來學習。
3. 腔調是語言本身程度到了之後,可以慢慢調整、水到渠成的事情,所謂的標準腔只是我們的人為認定,無須過度擔心。(這邊指的是成人,兒童學外語的腔調是另一個話題,以後再談)

最後送上一張雲飛西語團隊的照片,我真心為這個很願意在教學技巧、語言知識上不斷學習的團隊,感到很驕傲。



喜歡這裡的文章嗎?
留下email,有更新會自動通知你喔!

教學技巧、自我成長、語言學習、職涯規劃、課程資訊
陪你在教學、學習之路持續成長

    不寄垃圾信,只給你乾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