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是的,就是日本。
任何現象的描述都是相對的,台灣人覺得日本人拐彎抹角,要靠閱讀空氣來溝通,歐美或中南美國家的人看待臺灣人大概也是一樣的感覺。
雲飛剛開的時候,常常看到我老公跟台灣學生的對話,讓我捏一把冷汗。
學生:「老師,下一期續課...我要再考慮一下...最近工作可能有變動...
我老公:「台灣人說考慮一下就是不要,你可以直接說不要!」
我:..........
像這樣的溝通文化差異,如果只是告訴我老公:「你不要這樣講!這樣聽起來很不舒服!」他會覺得沒有個準則,甚至心有不滿:「明明是你們講話扭扭捏捏,為什麼要我改?
如果你工作上有跨文化溝通的需要,或是生活上常常跟不同國家的人來往,大推你這本書:文化地圖。這本書的觀念和大量真實案例,很適合作為教育跨文化團隊溝通的第一步。
作者Erin Meyer是跨文化溝通的專家,也是Netflix「零規則」那本書的作者之一。
她把世界上各種文化現象分類為八個面向的量表,包括:溝通、評估、說服、領導、決策、信任、歧異、時程。
我認為最好懂的就是第一項「溝通」。世界上所有文化的溝通模式,可以分為「高情境」和「低情境」這兩種。
須要閱讀空氣的日本人當然是全世界最高情境的溝通文化,因為聽的人必須很細微觀察對話情境、說話者的肢體語言、表情、語調、弦外之音...,對話情境中的任何細節,都可能是他們閱讀空氣的線索。
書中這頁量表,台灣沒有被列上去,不過我想也是很接近日本,在整個文化刻度很右邊的地方。
而低情境溝通文化,指的就是有話直說,我喜歡你就是我喜歡你,沒有要暗示什麼,或是要你猜我的弦外之音。聽的人不需要情境的任何線索,聽到什麼就是什麼意思。
美國、澳洲、加拿大等國家,是低情境文化的代表。用這樣whole picutre一看,我們很快就能理解為什麼我們總是猜不透日本人的心思,而日本人覺得台灣人直接,台灣人卻又常常被歐美人說我們有話不直說。
先有了解,再有對策。如果想要改善這樣的跨文化溝通,該怎麼做?書中的建議是:
1. 讓跨文化團隊了解自己和其他成員,在高低情境刻度上的位置。
2. 討論出一個屬於自己團隊的溝通模式。
3. 基本上以配合「低情境文化」為主。因為高轉低一定比低轉高簡單。你能想像叫直來直往的美國人去用日本人那一套來做工作上的溝通嗎XD?
這本書其他七個面向,每一項也都有大量真實案例、非常白話好懂的說明,很適合天天面對外國學生、同事的語言老師、外商公司、做國際業務的團隊等等來閱讀,提升工作溝通效率和品質。
很多時候,光掌握外語仍然做不好溝通,就因為我們還缺文化這一塊的知識&同理。
都花那麼多時間學外語了,何不投入點時間了解一下跨文化量表的精髓,讓溝通上的改變更有感呢?
附註:
1. 作者Erin Meyer在Youtube有一個很清楚講解高低情境的演講片段,分享給各位:
她果然是長期做跨文化推廣的,聽眾來自世界各國,我覺得她講的英文非常清楚好懂,當作練習英文聽力也是很不錯的素材。
1. 作者Erin Meyer在Youtube有一個很清楚講解高低情境的演講片段,分享給各位:
她果然是長期做跨文化推廣的,聽眾來自世界各國,我覺得她講的英文非常清楚好懂,當作練習英文聽力也是很不錯的素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