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4年4月4日 星期四

海外工作難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生活管理

對於我們這樣以線上教學維生的老師們,到外縣市、國外工作,成為數位遊牧,技術上並不困難,只要準備好電腦,事業完全可以帶著走。

難的都是工作之外的那些事,也就是生活管理。

幾位跟我做過一對一教學事業coaching的老師,常常都把這件事掛在嘴巴上講:「好希望今年就可以實踐數位遊牧、到國外去邊生活邊工作的夢想喔!」

我接著問了一下,這幾位年輕的老師,單身無家累、不用幫家裡還債、也沒有養寵物、教學事業100%在線上進行、也已經存了一筆緊急預備金,根本就是買了機票就可以飛的狀態,有點搞不懂他們是卡在哪裡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

原來,他們是有點難想像,到了一個走出機場就沒有認識任何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要如何建立人際社交圈。下了班要找誰吃飯?週末要跟誰出去玩?如果都還是只能跟台灣的朋友視訊聊天,這樣出國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這我有經驗,相信我的經驗可以幫到你。





2008年,我一個人飛到世界的另一端「多明尼加」去工作,當時是經由國內單位外派過去做華語老師,定義上不算數位遊牧,然而要面對的「從零開始建立生活社交圈」是跟現在每一位數位遊牧工作者是一樣的。

而且,當時FB、五花八門的社群交友APP還不流行,出國前想要透過網路認識已經在多明尼加的台灣人、或像現在這樣從臉書社團找到當地共同興趣的朋友,都不如現在容易。

我搭了30小時的飛機,從台灣飛到洛杉磯、洛杉磯再到巴拿馬、巴拿馬轉多明尼加,走出機場,已經頭昏腦脹,只想洗個澡,大睡一整天。

隔天出門覓食,我才有「哇!我真的就要在這個全國都沒人認識我的地方,生活兩年了嗎?」

第一天,很新鮮,逛超市很好玩、走進充滿人情味的雜貨店很好玩、學習當地的公共交通系統要怎麼搭車很好玩。

第二天,買買當地小吃、學習如何跟當地人一樣在自助餐便當店點菜、走路就能到海邊散步,看夢幻的加勒比海,小事情都讓人興奮。

第三天,我開始發現自己下班後沒有人可以聊天,想約個姊妹出去喝咖啡?沒辦法了!想找台灣的朋友視訊一下,時差日夜顛倒,也約不太到。

面對空蕩蕩的那個房間,一台筆電就是我跟台灣連結的管道,的確有那幾個moment,我一直問自己「我真的能在這邊過兩年嗎?」幾個特別想找人聊天,卻只能面對電腦發呆的時候,我也是好幾次用眼淚度過。

我還記得我是小年夜那天飛出去的,台灣的朋友們都在跟家人過年,我一個人飛到一個遠到不行的國家,因為外派單位聯絡的資訊落差,到了當地才發現教學工作根本一個月之後才要開始,所以我急忙飛過去,雖然有薪水但沒工作可做,沒工作就沒有跟人交流的機會,我到底是來幹嘛的啊?

我不是唯一被這個單位外派的工作者,其實我還有一些台灣同事,只不過大家工作範圍不同,並不會常有機會見面。

過了幾個週末,我發現台灣同事們大多是這樣過的:「到當地的中國餐館吃飯、到某個人家裡唱KTV、看台灣電影、打撲克牌…」。

等一下,如果我飛了大半個地球,卻是把週末過得比台灣還台灣,那我不如回台灣工作就好了啊?

知道這個不是我出國工作的目的,我很有意識地和台灣同事們的社交圈維持一個距離,偶爾參加他們的活動,其他時間,我必須靠自己打造另一個生活圈。

以下是我用過的方法,多明尼加朋友都覺得,我只是住了兩年,過得比他們還像多明尼加人,我自己也很滿意那兩年的人生體驗,以下與你分享。


一、參加當地機構的課程

我去報名了salsa舞蹈課和法文課。

報名salsa舞蹈課和法文課,是因為這兩個都是我在台灣原本就有在學的,而且這樣的課程,很快就能讓我認識到有共同興趣的當地人,下了課可以跟同學一起約練習跳舞,或者跟法文課同學約去喝個東西。

多明尼加是講西班牙文的,你或許會問為什麼不是上西班牙文課?原因有二。

第一,我的西班牙文當時已經算流利了,如果真的要上課,就要上專業等級的討論課,我找了三五間語言學校,都沒有找到適合的課。

第二,上西班牙文課,同學都會是其他外國人,因為當地人不必學西班牙文,這無法幫助我打造當地社交圈。上法文課,同學就都是多明尼加人,他們對我這個不是多明尼加人的同學,也會很好奇,這樣交朋友就快很多。

在多明尼加兩年,我最要好的朋友,就是在舞蹈課和法文課認識的,到現在都還有聯絡,他們其中一位甚至還來台灣學了兩個月的中文。


二、報名健身房會員

我在台灣本來就有上健身房運動的習慣,要讓國外工作的生活有一個秩序感,建立類似的routine很重要。

前半年我為了省錢,報了一個比較陽春小型的健身房,因為當地貧富差距頗大,在那間健身房會遇到的人,有點像是另一個世界的族群。

後來我搬家,也就順勢換到了一間會員費比較高、但環境好非常多的健身房,大概就是台灣連鎖健身房的這種品質,有氧課程也很多,去久了之後自然會常常遇到一些熟面孔,健身房裡面還有咖啡店,漸漸就會多遇到很多可以聊天的對象。


三、在固定的店家出沒交朋友

我在多明尼加的首都Santo Domingo工作,那個城市只有兩間稍具規模的書店,大約就是台灣金石堂的大小,裡面有間咖啡店,我常常去那邊看書、備課、改作業。

抱著一堆中文書去那邊工作,很容易引起注意,有一次,隔壁桌的幾位先生,跟我聊了起來,很好奇地問我中文這個語言的邏輯。

沒想到他們是一群當地媒體的記者,沒事就約在那邊喝咖啡,交換新聞資訊。

於是我後來就更常到那間咖啡廳報到,只要他們是在閒聊,我就加入,聽到的都是當地第一手資訊,他們甚至後來也帶我去一些當地人才會去的活動、餐廳,幫我開了很多眼界。


四、常主動跟你的工作夥伴分享興趣

我見到人就講我很愛看棒球,有棒球的資訊拜託他們都告訴我。

很幸運地,有一個學生,就有一個好朋友是棒球記者,介紹給我認識。

那位記者也非常熱心,知道我在台灣也做過棒球記者,邀請我去他主持的廣播節目分享,還帶著我進多明尼加職棒的記者會,後來自然我們也變成好朋友。

不必等別人問,你自己就可以一直把「自己需要什麼資訊」散播出去,大家都很忙,你要讓別人有資訊的時候,很容易想到你,順手就願意分享給你。


五、上網找興趣培養類的社團

當年還沒有臉書社團這樣的管道,我是在google搜尋了半天+詢問多明尼加朋友,才終於找到一兩個類似台灣mobile01的論壇多明尼加版,在上面參加了一個單車團。

幾個週日,我就會跟著這個團去騎腳踏車,他們當然認識一些我們這種外國人找不到的路線,我也可以邊騎邊跟他們練習西班牙文。

現在有臉書社團,要找這樣的朋友太容易了,你甚至出發之前就可以去認識一些網友,一下飛機就有人可以約了。


六、對一切保持最大彈性

很多外來者會對當地有所抱怨,工作效率低、不求長進、交通便利度不如台灣、食物不好吃…。

說實在的,如果一個在台灣的外國人,開口閉口都是抱怨台灣,你會不會很想叫他滾出台灣?

那麼我們到了國外,變成那個看什麼都不順眼的外國人的時候,又怎麼能期待被當地人接受?

在多明尼加那兩年,我交了很多朋友,做了很多在台灣根本不可能做的事。

包括天天吃那個看起來完全沒有賣相的紅豆飯便當、在街上、夜店一晚跟十幾個陌生異性跳舞、走到那裡都跟陌生人交談、停電鄰居約到街上喝酒我就馬上衝、在健身房嘗試每一種我在台灣根本不會上的課、失戀太難過跑去跟義大利阿嬤同事哭訴…。

既然到了國外生活,不管是現在很流行的數位遊牧身份,或者單純外派工作,我會建議就放掉在台灣的那些「應該」,全心投入去體驗這個只有在當地、當時、當下可以體驗到的人生版本。

不管那些體驗是正面還是負面,它都會成為你過程的一部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老師,相信我,就是這些常理之外的人生經驗,會讓你未來的教學風格,長出獨特的魅力,那會是你參加100次研習都學不到的隱形教學功力。




延伸閱讀




【年度回顧】2023年的10大之最 2023/12/31





【學習式旅行】在巴黎語言學校當一個星期的留學生(選校、上課體驗分享)2023/10/17

83歲仍然全世界旅行走透透的阿根廷爺爺 2023/1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