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9月11日 星期一

為什麼安排了一堆外語課程、教育訓練給員工,他們跟外國客戶開會還是講不出話?

你的公司、或是你準備面試的公司,是會要求員工具備「某些檢定考試成績」來證明你的語言能力的嗎?特別是那些不需要考口試,就能拿到證書的檢定考試。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邀請你來仔細思考一下這樣做的合理性。

如果你是在企業負責員工教育訓練的人資部門相關人員,誠摯邀請你看完這篇,我想會幫你公司省下不少內耗成本。

除非你的公司非常需要員工的聽力和閱讀能力很強,不需要口說和商業書信能力,要不然,我想不出任何理由,需要花公司預算,給員工安排考試準備課程,讓他們花時間心力去成為一個閱讀、聽力的答題高手。

就我所知,大部分的企業,因為需要跨國會議的溝通,最需要員工提升的都是外語「聽、說」的能力,而「讀、寫」的需求,會是比較後面的。

既然需要提升員工的外語能力,自然是會編列預算幫同仁安排語言訓練課程。

接下來問題就來了,公司編列了預算,當然需要看到實際量化的成果啊!怎麼做最簡單、最方便向上級報告呢?就是送員工去考試。比如上課前就先去考,當作前測對照組,上完課再去考,看看進步幅度。

那麼接案的老師,知道公司判斷課程成果的標準,是考試成績,你覺得老師還會花時間好好幫學員們訓練口說能力嗎?當然不會啊!考試又不考!原本說好的會話課,不知不覺就變成了考試導向的解題班。

於是,公司付出了成本,大家花時間上了課、考了試,考試成績可能也有起色,但是6個月過去,開會不敢講外文的人,依然繼續不敢講,溝通狀況完全沒有改變。

當然啊!KPI訂錯、步步錯。

為什麼會這樣?
同仁們也知道要繼續保有利用公司資源學外文的資格,就是要拿出考試成績,他們當然會先以考試考好為優先,有限的時間都拿來做題目。考試不考口試,就不花時間練口語能力,也是很合理的啊!
大部分的企業為了預算考量,都只想開一班的課程,一次解決所有人的語言訓練需求,於是程度完全不同的一群人,被迫聚在同一個班級上課,老師很難教。照顧程度好的,那些完全落後的只能放空;照顧落後的,程度好的上幾堂就會不想上了,因為就是浪費時間而已。

我會建議企業、公司人資們可以思考的解決方案:

a. 控制班級人數:

語言課(特別是口說訓練課)要盡量小班制,最好可以6人以下,最多10人已經很極限了。

但大部分的企業都會想要塞十幾二十個進來,覺得既然都開課了就多一點人一起上,但程度差太多的人硬要綁在一起,到最後就是大家都會心很累,一起互相浪費時間而已。

b. 改變檢視學習成效的方法:

每個產業需要的口說能力,都很不一樣,例如在紡織產業跟外國客戶溝通,以及在汽車零件產業跟外國客戶溝通,話題、所需的主題單字會一樣嗎?一定會差很多啊!會重疊的應該只有一些萬用句型,例如比較兩個方案、說服協商等等的萬用句型而已。

所以要員工去考一個標準化的考試真的無法解決問題,多益900分、或是日檢1級,但看到母語者完全毫無社交能力的,也是一天到晚都碰得到。

那怎麼辦呢?直接為員工設計「工作上需要講外文的場景」,放入課程中,請老師稍微客製化,反覆在每一堂課當中設計練習流程,課程結束前,要求學員上台簡報,內容當然要以工作上用得到的主題為主。

上台簡報講得完、台下聽得懂,任務就完成了,我們也能確定,員工這段時間的努力的確對有進步、對未來工作上的外語溝通有幫助,根本就無需其他考試的檢定當作證明。

我知道對人資來說,要嘗試讓員工不需去參加考試,用其他方法來檢定證明幅度,是一下子有點難接受的概念。這篇文章只是希望提醒大家仔細想一下,我們要求員工去考試,又期待成果是跟考試完全無關的能力成長,這樣真的有道理嗎?

這就很像老公要求老婆多賺點錢來存孩子的教育基金,同時又期待老婆要把家事全部打理好。

希望這篇能稍微改變一些語言訓練的思維、狀況,讓優秀企業們能更聚焦、有效訓練員工的語言,把那些不必要浪費的資源,拿來創造產品價值上,而不是去上那些只是上心安的外語課。

最後,關於語言學習迷思破解,我的書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以及其他我整理一系列關於語言學習方法的書,我都有寫過文章,歡迎大家參考書單。




針對職場人士語言學習方法的演講,歡迎有需要的企業、公司人資與我聯絡:yuhaoyun.yolanda@yunfei.world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