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網路上跟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客戶,在十幾種語言之間切換溝通,一邊工作,就像一邊旅行全世界,還可以邊賺錢邊持續應用外語、維持這些語言的流利度,是不是超夢幻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Luca Lampariello是一個義大利籍的多語教練,能說14種語言,他不教語言,不會告訴你哪些文法該怎麼用,或是哪些情境該講哪些句子之類的,而是只教「怎麼學語言」。
他的客戶來自世界各地,他可以用義大利文為義大利客戶提供學習英文的顧問服務、用法文為法國客戶客製學日文的讀書計畫、用西班牙文教中南美客戶怎麼學好阿拉伯文。
很多學習者問他「如何維持14種語言的流利程度」以及「如何規劃那麼多時間來複習這些語言」。他的回答是:「沒有人會有時間每天複習14種語言,因此我為自己創造出必須密集使用多語的工作,工作的時間就是我練習多語的時間,自然就沒有沒時間練習的問題。
「想辦法把喜歡的語言融入到你的生活裡,就無須擔心如何另外騰出時間來複習這個語言的問題。」他在某個QA直播裡面這樣回答粉絲的提問,我聽了非常有感,也非常嚮往他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我在每天教西班牙語的日子中,的確也透過準備課程內容、研究市面上各種教材、回答學生問題、與雲飛其他外師溝通...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持續深入認識這個語言,就算沒有時間另外投入在西班牙語學習上,我也算是天天在學習西班牙語。而多年沒有使用需求的英語,即使從小學到大,仍然難免因為少用,而逐漸生疏。
Luca Lampariello的多語教學youtube頻道上,大多是以英文發音,分享關於多語學習的一切。近期也開始製作西班牙語發音的內容,從影片可以看到他的西語、英語的流利程度都逼近母語者等級,毫無義大利口音,實在令人非常佩服,也因此他提供的語言學習方法,說服力十足。
這邊我挑一個他近期的西語講解影片來分享,主題是「學會並讓任一種外語流利的三個步驟」(3 pasos para aprender y hablar cualquier idioma con fluidez)。如果你不懂西語,就可以看我這篇介紹文之後,之後再去他的頻道看其他大量關於多語學習的英語講解影片。
三個步驟很單純:
1. 取得適合的資源Obtén recursos adecuados
走進書店你會發現各種語言教材琳瑯滿目,google一下「西班牙語APP」隨便也有幾十個,Luca Lampariello認為「什麼教材都想抓來用」是許多學習者的學習殺手。
過多的學習資源會讓你陷入資訊焦慮,而且混亂的學習系統反而會讓你失焦,其實,每個人都只需要選定「一套」最適合的教材,然後好好跟著走完它,就都能學得不錯了。
Luca Lampariello提出「適合的教材」的必備條件:雙語對照、有音檔、單篇內容輕短、話題貼近真實生活、附有單字表和簡要文法說明。(疑,我的第X堂西語課系列教材,好像全部都符合?XD)
我個人的經驗也是認為「全書雙語對照」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學到B1程度之前,一定只選雙語教材。初學者如果看教材必須不斷查單字才能理解,我想很難會有意願把整本教材讀完。
我買了一套編排我很喜歡的日文教材「日本語GoGoGo」,這套教材什麼都好,就是有部分內容沒有中文對照讓我非常困擾,日文輸入查單字又不像abc那樣方便,為了查單字而必須拿起手機、中斷閱讀的感覺很讓人困擾,也因此第一本遲遲讀不完,只好跳著看。
如果你正在學的語言,程度還在B1以下,而且還沒有找到一套「主教材」,我建議你先不要再天天從網路上亂找資源了,請花點時間找到一套你能看得下去、好吸收的系列教材,跟著一個系統來累積程度,大約到B1左右,你就會覺得比較有能力以開放的方式吸收各種網路上的資源。
2. 讓一切有條有理(organízate)
a. 固定學習的空間(crear un espacio de aprendizaje)
這個空間不管是你書房的書桌、或是客廳的小角落都沒關係,重點是「固定」、並「排除一切阻礙」。
關於排除阻礙,我自己的行動是,書桌上只留下「目前天天會拿起來看的教材」,其他那些「未來才會讀到的」以及「不相干的文具」,先全部移除視線,連看到太多教材讓你感受到「讀不完、好焦慮」的情緒,都不要有。
讓學習的整個流程,成為不需思考的習慣。人走到那個空間去,坐下,就是毫無懸念地開始學習,即使只是每天15分鐘。
b. 固定學習的時間(crear un horario de aprendizaje regular)
一樣是原子習慣養成的概念,避免讓自己思考「我要現在做這個15分鐘的練習嗎?」、「不然晚餐後再做也可以」、「現在好累喔還是睡前再來讀」,光是思考這些小劇場的時間你都已經可以讀15分鐘了,你需要做的就是「直接行動去完成當天的學習」。
我在我的書「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裡面,有提供「每天3個10分鐘」的學習時間管理法,同樣也是強調固定時間的重要,讓選擇簡化、行動單一,成功率就會提高。
如果你還沒買我的書,我這一集podcast也有單獨介紹「每天3個10分鐘」的學習時間管理法,歡迎看完文章後再滑回來點連結聽。
c. 強大你的心智(cultivar una mentalidad fuerte)
想發懶、想放棄、沒動力,怎麼辦?
即使Luca Lampariello已經掌握14種外語了,每年仍然在學習新的外語,最近這一兩年他在學的是希臘文。 他習慣把學外語的時間設定在早上開始忙碌工作前,第一件要完成的任務。
早上開始學習之前,他會深呼吸1分鐘,或在房間裡走路1分鐘,讓自己進入準備好學習的狀態,沒有什麼「今天想不想學」的問題,只有「這件事如同每天都要刷牙洗臉,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3. 每天檢視進步幅度(reflexiona sobre tus progresos todos los días)
看到自己的進步,對維持動力很有幫助,Luca Lampariello會把每天所做的練習項目,記錄在同一本筆記本上。比如今天練習聽XX20分鐘,或昨天花30分鐘用外語寫了一篇小短文,我在「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裡面,有提供語言學習紀錄的模板檔案下載,如果你不太知道怎麼開始,可以先用這個模板來為自己建立學習紀錄。
Luca Lampariello還會在學習筆記裡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我享受這個學習過程嗎?」「最近學的內容適合嗎?難度需要調整嗎?」透過自問自答,來調整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或策略。這樣的自我對話是我自己沒有試過的,看完這段影片我接下來也會實做看看。
我自己紀錄進步幅度的方式,是留下「肉眼可見」的「輸出作品」。如果都只有閱讀教材或看教學影片,也就是只有input,你沒有留下任何output的紀錄,就沒有留下任何「可以自我檢視進步幅度」的證明。你不知道這整個月每天投入15分鐘,到底效果如何,也就會很容易失去動力。
因此,以我這兩年在學的日文為例,我每天不論如何,都會錄一段30秒的日文影片,放在我一個獨立的IG帳號上。30秒講什麼呢?當週日文課學的句型造句、當天用日文寫的日記都可以,如果真的沒靈感,我就打開課本朗讀幾個句子,也算是認字閱讀和發音練習的累積。
這個練習目前已經持續150天未間斷,有幾天我真的行程太滿,沒有力氣做當天的3個10分鐘練習,但是這個錄影任務,無論如何都自我要求絕不中斷,如此一來不論如何,我每天都一定會有那麼幾分鐘,是接觸到日文的。
只要持續接觸,這件事就不會中斷;只要不中斷,總有一天會走到你期待的程度。
看完這篇影片介紹文,有沒有發現,即使是已經掌握14種語言的多語神人,也沒有什麼神秘的語言魔法,他們學會一個又一個的新語言,靠的就是清晰的思考、不斷優化的方法、過人的紀律、持續投入時間。 Luca Lampariello也有製作一個線上課程,教你如何用他的方法學外語,如果你有興趣多了解,可以來逛逛他的網站。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或Luca Lampariello的影片,又回到你之前學語言的舊模式,毫無調整的話,那麼什麼結果都不會改變。建議你一定要先挑出文章中「其中一項」你馬上就能調整的小行動,直接執行!
利用連假或週末,整理出清爽乾淨的固定學習空間、選定你接下來一整個月都會好好跟著學的單一一套教材、設定好每天固定的學習時間都可以,一個微小的改變,就會讓你的學習結果有所不同。
如果你喜歡這一類的內容,可以按這裡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每週一會寄一篇該週的乾貨文到你的信箱,忘記來逛我的部落格也會在信箱收到這些學習性文章喔!
延伸閱讀
相信什麼就會說出什麼 說出什麼就會變成什麼 2022/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