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稱讚小孩、學生好乖,真的好嗎?


小時候,大人都很自然地把成績好跟乖乖牌好學生畫上等號。好像成績不好的孩子,就算個性很乖,也很難被認定為乖學生。

於是成績還不錯的我,就常常被老師、親戚、長輩稱讚說我很乖,被稱讚當然很開心,越被稱讚,就越當一回事,繼續努力讓行為符合「很乖」的框框。


上課時不管有沒有聽懂都假裝聽懂;老師問有沒有意見我一定是沒有意見;爸媽不高興了我就應該安靜;下課就回家做功課;去打電動的都是壞孩子;考試一定要超級努力準備;熬夜做功課是一定要的;必須很在乎功課和成績;有團體活動都盡量配合別人;學長姐說什麼都是對的。

當時還小的我,當然完全沒有意識自己在「努力」成為一個很乖的孩子。

我把這段講給我老公聽時,他蠻驚訝的,問我:「那你現在怎麼會這麼不一樣」?!

我這才會意過來,當時的我,根本超壓抑,很努力地「不做自己」啊!

於是我開始回想,個性大轉向的關鍵點在什麼時候?

我想應該是在高中,一進高中我因為很多複雜因素適應不良,從國小國中幾乎每學期都前幾名
,突然變成吊車尾,全班40人左右,我的名次都在35-40之間。

國小國中的模範生,瞬間變成不會讀書的壞學生,即使個性一樣是乖的,老師看我的眼神已經全都不一樣了。

既然不被看作好學生了,那我也沒必要裝乖了,我開始露出200%的叛逆本性,非常不客氣地頂撞父母,晚上硬要出去玩到很晚,補習班翹課不去,上課時偶爾故意發表跟老師完全相反的意見。

因為成績太爛,老師寫聯絡簿建議家長叫我退出社團,專心弄功課,我更氣,偏偏堅持參加社團的所有活動,還自願去當社團幹部,花好多時間泡在社團裡面。

回想起來,高中徹底搞爛成績,反而是救了我,不需要再努力假仙當乖乖牌,不需要再過分壓抑情緒,反正在那個唯有讀書高的環境,成績爛了,其他事情也爛就變得很合理了。

我讀的是台北的松山高中,當年是高中的第四志願,同學都是很會讀書的聰明人,考大學都是以國立大學前半段為目標。我知道自己靠讀書成績應該考不上,瘋狂參加活動想辦法加分,申請世新大學新聞系的推薦甄試。

印象中有一天被導師當眾羞辱,「這種私立學校有必要去申請推甄嗎?」

反正成績爛的人做什麼都是不被祝福的,即使我當時在班上,是非常少數「很確定自己想讀什麼科系」的人,仍然比不上那些成績很好很會讀書,但是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要往什麼方向去的同學。

爆黑馬考上輔大新聞,而一些高中三年成績都比我好的同學,有的失常考上比我後面的學校
我整個人找回自信,走在輔大覺得自己終於可以重新做人。

加上輔大校風開放,新聞系又是個非常注重個人特質的科系,我才徹底擺脫要當乖乖牌的心理負擔,也不需要為了叛逆而故意叛逆。

其實很慶幸自己高中時期遇到的轉淚點,雖然那三年很黑暗、很沒尊嚴,可是回過頭來看
還好有那三年,我才沒有被乖乖牌形象綁架到出社會,也才有勇氣做一些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
但自己真的很想做的事,比如說去西班牙讀書、去多明尼加工作等等。

這份經驗分享出來,想邀請身為老師、家長、長輩的你,在不斷稱讚孩子「好乖」的時候,或許可以思考一下,這些稱讚真正為孩子帶來的是什麼?

「乖」,真的是一個值得一直被掛在嘴邊,拿出來稱讚的特質嗎?

我們大人認定的「乖」,到底又是什麼?

是孩子聽大人的話?是孩子做符合我們期待的事?是孩子總是安靜無聲、處處配合?

如果是如此,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如果讀到這篇文章的你是個年輕學生,或許也可以提醒你,說不定你跟我小時候一樣,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在努力成為一個很乖的人。

乖不等於成功,乖不等於優秀,乖更不等於快樂,未來的世界,一點都不缺乖乖牌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