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你是用「理想中的生活」來決定工作,還是用「找得到的工作」來決定生活?

你是用「理想中的生活」來決定工作,還是用「找得到的工作」來決定生活?

單純看上面這句話,大部分的人會說「當然是理想中的生活」為優先,可是真到回到職場做決定時,卻處處因職場環境的限制而在生活上妥協。




你有好好保護自己的理想嗎?  

你明明受不了朝九晚五坐在辦公室,卻因為大家都說「有固定上下班時間才像個正式工作」,就把自己放進那個辦公室工作的安全框框裡。

你明明一點也不享受天天要跟一群人攪和再一起,卻因為「薪水多幾千塊」,而硬接了一個要大量面對人群的行銷工作。

你明明愛的是文字工作,卻因為「印象中文字工作賺不了錢」,而選擇一天八小時去做一個完全無感的財務工作,覺得「工作煎熬換來較好的報酬以及自由的下班人生」本來就很正常,其實享受工作跟享受生活根本就不衝突,為什麼不能都要?

「理想的生活」要靠自己主動打造,「理想的工作」也是如此,不要把這些責任都歸給家人、同事、主管,你自己呢?為了你「理想的生活和工作」,你付出了多少?

「每天認真上班」並不等於「為了理想的生活努力」,因為很有可能你根本沒搞清楚自己想過什麼生活,完全努力錯了方向。


一邊做一邊認清理想


要很清楚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並不容易,這不是現在坐下來一個小時想一想就會清楚的,這需要每天花點時間體會、思考、大量閱讀、學習,慢慢去讓理想生活的畫面,一天比一天更具體。

我從六年前開雲飛,到現在六年來雲飛的課程型態年年改版,也都是為了讓生活更接近理想中的樣貌。

我熱愛教學,但我更熱愛能自己決定教什麼、如何教、每天要教多少課、每年要收多少學生、不需要看人臉色排課、不需要配合一堆無謂的paper work的自由,因此我花了三年的時間,逐步減少學校的課,將重心轉往自己經營的教學事業。

經營雲飛一陣子之後,我發現自己的確熱愛教學,但對於人事管理、建立公司制度規章這類的工作完全冷感,雲飛長大到兩間分校的那一年,是我創業後最不快樂的一年,處理員工對薪資的疑問、對公司規定的疑問、溝通磨合工作態度等等,都耗費我大量能量,甚至影響教學情緒。

我喜歡教人,討厭管人,更討厭被管,明明是想要找尋職場上的自由,所以自己當老闆,結果竟然變成讓管理公司這件事情綁住我自己。

這一年的體驗讓我看清楚,我的確想做一個在教學上有影響力的人,但這不代表我必須不停地找更多老師、招更多學生、讓雲飛一直無限制地長大。

我的理想生活應該是「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一週教8小時左右的課,花10小時左右寫作,1小時處理行政,其他時間都可以自由去進修、買書、學各種想學的東西、運動、休息、旅行、跟狗狗們在一起,並且收入要維持在支出基本開銷之餘,去做任何基礎娛樂、一年出國兩三次,都不太需要擔心費用的程度。」

我很清楚,想要達成這樣的理想生活,那時候的雲飛做不到。


事業不一定是越大越好  


那陣子出現了好多跟「一人公司」有關的書,也或許是我事業稍有擴張後的迷惘狀態,引領我關注到這些能幫我解惑的書,我看了「一人公司」、「一人創富」、「暢玩一人公司」、「在家工作」這些討論「一人或極小團隊就能handle的事業,一樣能創造高收入、甚至更高品質的生活」的書。

這些書給我很大的穩定作用,原來「違背事業就該不斷擴張」的主流價值,也是另外一個新興的主流。

近兩年來,我有意識地管理雲飛的成長模式,目標不再是「沒完沒了地招一大堆的老師和學生」,而是「如何用現有的老師和資源,讓收入和效益最大化」。

首先就是要重整課程收欸。六年前的課程是每期15小時3000元,這麼接近地攤等級的學費,竟然還要常常面對學生的殺價。除了教學還要勞心勞力處理殺價,實在不是我的理想生活。



打造理想生活唯一解:學習


於是我花了五年瘋狂地進修各種課程,包括財報、行銷、文案、演講、簡報、教學、銷售心理、寫作、甚至人格分析那些的,不管國內的課程、國外講師的線上課程,只要跟公司經營鉤得上一點點邊,我根本完全不看學費閉著眼睛刷卡報名,每年至少花30萬在這些進修上,因為我迫切地想要從學習當中,找尋讓生活更接近理想樣貌的答案。

學了這麼多,最大的獲得是「建立系統」,沒有系統的公司或事業,注定要辛苦一輩子。什麼是系統?屬於自已獨有的行政流程、教學流程、教材模板,內部溝通模式,這些都是系統。

於是,我們開始花大量時間出版自己的教材,一年出一本,現在累積了五本,另外也做了目前尚未創造直接收入的podcast、在社群媒體上日更語言教育相關文章。

教材、podcast、創作文章看起來都沒有直接變現,它們比較像是蓋房子打地基的概念,這些穩定而大量的產出,就是我們的核心系統,一方面鍛鍊我們對這個語言認識的深度,另一方面奠定我們在這個領域的一點點權威形象。近兩三年我們的課程價錢年年往上調,來殺價的客戶倒是年年遞減,我想跟這些打地基系統的付出,非常有關。

說了這麼多,經過了多年的努力,生活到底有沒有更接近理想的樣子呢?當然有。

六年前我一週教30小時以上,另外花20小時以上處理沒有產值的行政雜務;現在我一週教15-20小時的課,只花2-3小時處理必要行政工作,其他的時間都可以投注在另一件我熱愛的事情上,就是「寫作」,教學面對人群,寫作面對自己,兩件事情互相滋養,教學讓我從寫作中得到靈感,寫作讓我從教學中得到心靈舒展。

六年前我幾乎沒有週末,為了收入,我把星期六也排滿了課,應該要好好休息的週日,我卻都拿來回信、處理行政、備隔週的課。我們一整年大概只捨得去一次電影院、安排一次小旅行、看一兩場現場的棒球賽,很少到餐廳安安靜靜地吃個好料,做什麼都只想到如何求快、省時間;現在我擁有週六下午+週日+週一兩天半完整的週末,現在才七月我已經去看了快十場球賽、四五場電影、四五場藝術表演、好幾次小旅行。還有,我的收入,應該是六年前的三倍以上。

如果當年我讓「找得到的工作」來決定「要過什麼生活」,我現在應該是繼續每學期等著學校決定我下一學期的命運,如果A學校暫時沒課,我就會一直重複面試、找工作、為自己找下一個收入這樣的過程,可能也不會寫書、出教材,收入天花板應該也很難上去。

距離前面說到的理想生活版本:「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一週教8小時左右的課,花10小時左右寫作,1小時處理行政,其他時間都可以自由去進修、買書、學各種想學的東西、運動、休息、旅行、跟狗狗們在一起,並且收入要維持在支出基本開銷之餘,去做任何基礎娛樂、一年出國兩三次,都不太需要擔心費用的程度。」還有一段路要努力,至少現在比三年前已經接近了不少,而這段時間的進展來自於哪裡呢?兩個字:學習。

去上一次一天就要三萬塊的課,就更快知道怎麼把自己的課做到這個等級;去看那些賣了幾十刷還在賣的書,就比較有機會寫出這樣的書;學習不同國家的人都在過些什麼日子,讓自己的生活版本更擴張一些;去看那些已經在過理想生活的人是怎麼做到的,讓自己的生活更接近理想一點。

每天花點時間構思一下理想生活的樣貌,說不定你會發現你現在就很接近了,或者你會發現其實你只要稍作微調,生活滿意度就會大加分。

用理想生活選擇工作,別讓工作為你決定生活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有想法嗎?歡迎理性討論,讓更多人一起成長!